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中医百科   孟子  笑声音效  互联网思维书籍  计数统计源码  EyouCMS模板源码  Emoji符号大全  课程  数学练习 

《内经》气质理论-小库网

板块:中医百科   类别:中医疾病预测   分类:体质先兆

内容:《内经》在《周易》气质理论的基础上作了重要的发展。把《周易》八卦气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相结合,应用于医学,成为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一、以脏象理论为基础

《内经》气质理论以脏象理论为基础,更显示出体质对疾病的预报意义。因中医体质分类,是根据脏象学说的内脏外象相合的特点而划分的,外象是内脏的映照,所以通过外象可以观察内脏的状况,《内经》体质分类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的。因此,通过体质分析可以从外象及早获得内脏的潜病信息,是有其科学基础的。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火型之人……其为人,赤色,广,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说明根据体质分型是可以预测疾病的。

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

《内经》气质理论和《周易》一样,皆以阴阳五行为分类的基础。详细记载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及《灵枢·通天》等篇,其中《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以火、金、木、土、水为分类的基础,列为火型之人,金型之人,木型之人,土型之人,水型之人。如原文曰:“木型之人……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灵枢·通天》篇以阴阳为基础,分为阳偏盛、阴偏盛及阴阳均衡等五种阴阳态人,具体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阳明之人,太阴之人及少阴之人。如原文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总之,中医体质的分型注重根据阴阳的偏盛及气血的多少,这样便可以之预测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及气血的虚实盈亏。如《灵枢·通天》篇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三、心质和体质的统一

中医气质学说分型强调形神合一,其特点是以外形特征作勇怯分类,对判断内脏的强弱脆坚有一定意义。因此勇怯体质特征可以预断内脏的强弱,如《灵枢·论勇》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则阻横,毗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总之,中医气质理论注重心理与体质的关系,并强调后天社会因素对气质的影响,如《灵枢·通天》篇论述的五态人,即突出了社会与个体气质的密切关系。原文所曰:“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嶮,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即是。

四、赋予了病因病理内涵

《内经》气质理论除了以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为核心之外,还赋予了病因病理的内涵。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记载了各型人的疾病易感倾向,原文所曰:“木型之人……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火型之人……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即是。《灵枢·通天》还指出了太阴之人病理特点为阴血浊,卫气涩,阴阳不和。少阴之人为六腑不调,其血易脱,其气易败。太阳之人为易狂、暴死。少阳之人,实阴而虚阳,中气不足,病不起。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病因方面,《内经》气质理论强调气质在病因中的意义。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气质有很大的关系,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个体差异,认为发病除与体质的强弱密切相关外,与心理精神状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故《内经》很重视勇怯在发病学上的意义。

五、作为诊治的依据

《内经》气质理论在诊断上极为重视个体气质状况,并常以之作为疾病预后的根据。如《素问·三部九候》曰:“决死生奈何?……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素问·经脉别论》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内经》气质理论还根据阴阳五态人的气血多少,提出了治疗的个体差异性,并指出了治疗原则。如前已述及的《灵枢·通天》篇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无脱其阴而泻其阳。……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又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灵枢·逆顺肥瘦》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皆说明《内经》立法治则无不以体质状况为准绳。

综上所述,《内经》气质理论经过历代的发展已形成《内经》气质学说,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之中,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内经》气质学说在《周易》八卦气质的基础上作了重要的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充实和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