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中医百科   中英串烧  会记类书籍  男生头像背影  文件管理源码  Discuz模板源码  各国区号代码  电视剧搜索  素材 

颈椎病-小库网

板块:中医百科   类别:老年百病防治   分类:外科疾病

内容: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简称。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0岁以上患者约占80%。病变部位多在颈部第5~6椎体及第6~7椎间盘,常伴有骨赘增生。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病症。其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祖国医学将本病归类在“痹证”、“痿证”、“项间痛”中。

[发病原因]

颈椎病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外伤。颈椎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较多,青少年时期的颈椎外伤,是导致中老年后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医学统计5%~15%的颈椎病人有急性外伤史。外伤后尤其是颈椎骨折,脱位后出血,水肿可波及椎间孔,或移位的骨碎片直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均可引起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而产生症状。

2.颈部的慢性劳损。长期从事修理、刻写、刺绣等低头工作时,容易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或使用不适当的枕头,颈部的不良姿式,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3.颈椎的退行性变。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退变而变扁,并向周围膨出,椎体周围的韧带及小关节部形成骨刺,均可使韧带、关节囊充血,肿胀,纤维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突出物压迫椎动脉、脊髓,或使椎间孔变窄,由此形成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的颈椎病。

祖国医学认为中老年以后肝肾亏损,筋骨衰退,“五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身体重,步行不正”。又因颈部组织劳损,遭受风寒湿邪外袭,使颈部组织发生退变,颈椎生理曲线改变而致病。

[临床表现]

颈椎病按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左右。

1.神经根型。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绞痛、钝痛、灼痛,且向上肢放射,影响工作和睡眠。颈部后伸、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耳鸣、上肢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手指前臂同时伴有麻木感。

2.脊髓型。本病表现为慢性四肢性瘫痪,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行走困难。继而双上肢发麻,握力减弱,易失落物品。伴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溜或尿失禁症状。重者卧床不起,并发头晕眼花吞咽困难等。

3.椎动脉型。本型发病年龄较高,多见50~60岁,症状随年龄增高而加重。患者常有头晕头痛,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甚则猝倒。猝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伴有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体位。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体位和习惯有一定的联系。颈椎过伸时,椎管内间隙容积过小,脊髓与脊神经根易受刺激和压迫;过度屈曲时,关节或椎体缘的增生骨赘和突出的髓核也会压迫同一水平的脊髓及脊髓中央动脉。所以,一般情况下,睡眠最好采用质地柔软的元宝形枕头,使颈部保持自然的屈伸位。单向转项的工作人员如办公员、誉写员、手术医生、打字员、编织员、架线工人等,应注意经常改变工作体位,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做些颈项功锻炼,以纠正长期不良的工作体位。

2.体育锻炼。头颈部运动,按其方法可分二种。一是与项争力:运动时慢慢将头低下还原,慢慢将头抬起并后仰,还原,低头时呼气,仰头时吸气,舌抵上腭,一呼一吸为一次,如此连做八次,呼吸要自然而绵绵细长,逐渐加深,本运动主要是调节颈前后的神经和疏通颈部经络气血,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可以预防颈部劳损,扭伤所致的颈椎病;二是山海观真:运动时头先向左转,以正前方为界,头向左转时吸气,转到不能再转时将气吸足,将头逐渐转回,随转头随呼气,将头转到正前方时将气呼完,头向右转时方法同左转一样,本运动主要调整颈项两侧的气血运行,改善和预防颈部旋转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1.物理疗法。一是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颈椎病:广泛采用直流电导入各种中西药,常用的药物有奴佛卡因、陈醋、威灵仙、草乌等,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每疗程15~20次;二是中药电熨疗法:在中药热敷的基础上,再叠加上直流电或低频脉冲电,常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中药如赤芍、红花、大活血、草乌、威灵仙、羌活、川芎,透骨草、地龙等,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一疗程15~20次,此法有较好消肿、止痛、改善血循环、减轻神经刺激等效果;三是间动电疗法:以圆形电极或矩形电极置于颈—肩—臀部疼痛处,使用间升波或疏密波,两个部位通电3~5分钟,每日2次,一疗程10次,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后即可止痛;四是高频电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微波等,可改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的营养血供,对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较好,此法每日或隔日一次,一疗程15~20次。

2.椎体牵引法。本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已被肯定。本法应用后能使椎间孔及椎间隙增大,减轻对神经根及椎动、静脉的压迫和刺激,能缓冲椎间盘组织和骨赘向周缘外突所产生的压迫,有利于外突组织的还纳,还可对抗颈肌痉挛,并使之缓解,患者可进行间歇性牵引,每天牵引1~3次,每次10~30分钟,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渐渐增加至体重的1/10~1/5,一般疗程2~3周。必要时在间歇1~3周后,可重复牵引治疗。

3.颈椎制动疗法。对症状严重,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者,为防止对脊髓的压迫和减轻症状,应适当固定颈部,限制颈部活动,有利于患者局部病情的稳定与恢复,一般选用石膏围领,较重者用颌胸石膏,颈部制动时间视病情变化而定,一般不少于3周,重者6~8周。

4.推拿按摩疗法。一种是使用舒筋活络手法,有点穴、拿捏、指揉、分筋等颈椎病较常用的治疗手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操作时宜柔和,轻而不滞,每次治疗20~30分钟;另一种是颈项搬旋法,本法中提项法和端法的发展,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患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向上端提牵引,然后使头颈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颈继续向该侧旋转5~10度,此时多数能听到小关节弹响声。

5.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对颈椎病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可取风池、夹脊、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位,椎动脉型加用百会穴,脊髓加大椎穴,神经根型加肩髎,肩髃穴,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0~15分钟,还可用耳针治疗,穴位可取皮质下、肾上腺、交感、神门等。

6.中医药治疗。依据临床分型辨证施治。椎动脉型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甚则猝倒,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证属痰湿中阻,治用温胆汤加减(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钩藤12克、瓜蒌10克、地龙10克)以化痰利湿,舒筋通络;气血二虚者,方选归脾汤加减(当归12克、党参12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酸枣仁10克、木香10克、远志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以益气养血,舒筋活络;证属血虚气滞,寒凝经脉者,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大枣6枚、五加皮10克、生姜3片、地龙10克、红花10克、全蝎3克)以养血活血,行气温经散寒,若疼痛甚,方中加用姜黄10克,制乳香没药各6克。脊髓型患者见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行走困难,继而双上肢发麻,握力减退,重则卧床不起,证属肝肾阴虚,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以上药物每日一剂,煎煮二次,分二次服用。中成药可选用骨刺丸,健步虎潜丸,健身全鹿丸。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