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中医百科   脑筋急转弯  职场故事  锅碗瓢盆敲打乐器  1688副业  钟声音效  法律类书籍  特殊符号大全  学习 

辨证施治-小库网

板块:中医百科   类别:中老年疾病防治   分类:肺原性心脏病

内容:本病病位虽主要在肺,但因病久而影响到多个脏腑,且多见虚中夹实,虚实兼见之症。病情加重时,并发症也多。故临症时必须细加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下面把常见的证型施治简要叙述。

1.阳虚积饮

主证:面目浮肿,形寒背冷,喘促,咳嗽,痰多稀薄。舌质淡胖,薄白滑苔,脉弦细。如外感风寒诱发则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等。

治法:温阳化饮。

选方: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麻黄8g、白芍10g、细辛3g、干姜8g、炙甘草5g、桂枝8g、五味子10g、半夏10g。

加减:如表寒不甚,汗出心悸者,去麻黄、细辛、加红参、炙黄芪、白术;咳甚加杏仁、苏子、枇杷叶;烦躁口渴,舌苔黄,加石膏、黄芩、鱼腥草;阳虚寒盛,加附子;尿少便溏加白术、茯苓、车前子。

2.痰热壅肺

主证:发热,咳嗽,喘促,烦躁面赤,痰黄稠,不易咯出。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排痰。

选方: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

药物;苇茎30g、薏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

加减:痰热炽盛者加板蓝根、黄芩、蒲公英、银花藤、鱼腥草;痰多难咯出者加杏仁、前胡、竹茹;喘甚加麻黄、白果;腑气不通,腹满不大便者加枳实、厚朴、生大黄;津枯便秘者加火麻仁、柏子仁、桃仁;高热不退、神昏者加吞服安宫牛黄丸。

3.痰瘀阻肺

主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胸闷气急,不能平卧,恶心呕吐,唇舌发绀,舌质淡,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行气化痰,活血。

选方:导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制南星10g、枳实10g、甘草5g。

加减:唇舌发绀、舌质瘀斑者加桃仁、川芎、赤芍、丹参、当归活血化瘀,痰瘀同治;痰热盛者去法夏、陈皮、加银花、黄芩、鱼腥草、芦根;痰瘀腑实者加瓜蒌、生大黄、厚朴;病重者,冲服安宫牛黄丸。

4.阳虚水泛

主证:咳嗽气促,不能平卧,颜面下肢浮肿,尿少,手足凉,舌质淡,苔白而润,脉沉细。

治法:温阳化饮。

选方:真武汤(《伤寒论》)。

药物:制附子10g、茯苓10g、白芍10g、白术10g、生姜3片。

加减:喘咳剧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虚者加人参、黄芪;紫绀、舌上有瘀斑、面色黧黑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汗出如珠如油,喘促欲脱者,配吞黑锡丹(成药)。

5.肺肾两虚

主证:气促胸闷,动即喘甚,面目虚浮,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肺益肾。

选方: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

药物:人参60g、蛤蚧1对、杏仁150g、炙甘草150g、知母60g、桑白皮60g、茯苓60g、川贝母60g。共研为散末,每次服10g,每天3次。

加减:除冲服上散外,应根据病情加服汤剂。例如元气大虚,喘促息微,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宜加服参附汤(制附子、人参、干姜、炙草)益气救逆,回阳救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宜加服七味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6.痰蒙心窃(即肺性脑病)

主证:意识朦胧,喘促痰饮,甚者昏迷不醒,或烦乱狂躁,或兼抽搐,痰稠而粘,喉中痰鸣,缠喉不利,面唇青紫,目赤水肿。舌质紫暗,舌苔厚腻,伸吐不利,脉滑数。

治法:豁痰开窍。

选方:葛蒲郁金汤(《温病条辨》)与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石菖蒲9g、葶苈子9g、胆南星6g、竹茹15g、茯苓12g、郁金10g、天竺黄10g、法夏10g、甘草3g。

加减:风痰交扰者加羚羊角1g、石决明30g、栀子10g;痰瘀腑实者加瓜蒌15g、生大黄6g、厚朴6g、枳实9g;痰热阻肺者去法夏,加银花15g、黄芩12g、鱼腥草30g、芦根30g。

7.肝风内动(电解质紊乱所致代谢性碱中毒)

主证:意识恍惚,躁动不安,肌肤干燥,四肢震颤,甚者寻衣摸床,抽搐强直,面唇发红,溲多口干,舌红苔少或光而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平肝熄风。

选方:生脉散(《备急千金方》)与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西洋参5g(另煎冲服)、生地20g、麦冬20g、五味子6g、石斛10g、白芍20g、竹茹8g、生牡蛎30g、女贞15g、牛膝10g、钩藤12g。

加减:纳呆腹满者,去生地、麦冬、加山楂、神曲各12g、生麦芽30g;痰热阻肺者加地骨皮、连翘、银花、鱼腥草。

8.血瘀伤络(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主证:声低息微,或意识不清,或昏迷不醒,腹满纳呆,呕血便血,或皮下衄血。舌红或淡、或暗,脉沉细无力。

治法:化瘀止血兼行气通络。

选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桃仁6g、赤芍10g、丹皮9g、郁金10g、延胡10g、竹茹10g、藕节15g、芦根30g、甘草3g。

加减:呕血便血者,加白芨、生茅根;重者,加服云南白药;全身出血及气虚欲脱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独参汤。

9.缓解期

主证:肺肾气虚或兼有不同程度痰饮和瘀血,咳嗽咯痰,色白清稀,气短乏力,动则加重,或有心悸,喘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或兼面唇青紫,舌质淡嫩或淡暗,脉无力。

治法:扶正固本、补益肺肾、兼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选方: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与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酌情加减。

药物:黄芪20g、防风10g、白术12g、茯苓10g、淮山20g、法夏10g、桑白皮12g、川芎9g、丹参10g、芦根15g、甘草3g。

加减:肾不纳气,去防风、黄芪、加党参、蛤蚧、菟丝子;脾虚夹湿加胆南星、太子参、陈皮;偏阴虚者,去法夏、川芎、防风、黄芪,加北沙参、麦冬、生地、女贞、地骨皮;瘀血明显者,加赤芍、茜草、红花。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