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光:指那细微的光线穿透的小隙缝。
(2)科:此处通“窠”,意为坎或坑,如《易·说卦》所述“其于木也,为科上槁”,又如《孟子·离娄下》所言“盈科而后进”。
(3)章:此处通“彰”,表示显著、彰明之意。在《易经》和其他古籍中,多有用例,如《易·丰·六五》的“来章,有庆誉,吉”,或《诗·小雅·裳裳者华》的“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4)成章:意指达到某一特定的阶段或程度,使事物得以完整呈现。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之巅,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之巅,便觉得天下也变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流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观看水波也有讲究,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的光辉,凡能容纳光线的地方就一定能照到。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大道,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此段文言文,源自孟子的言论,借孔子登山望远的象征,阐述了求道者应有的视野与态度。短短数语,却意涵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山,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一种精神的提升和超越。东山、泰山,不仅仅是地理的高度,更是象征了人们精神追求的高度。孔子登高远望,视野开阔,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暗示了求道者应有超越世俗、宏观的视野。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两句进一步点明,一旦人们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如观海者不再局限于溪流,游于圣人之门者也不再满足于浅陋之言。求道者的追求,不应被琐碎的事物所牵绊,而应志存高远。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这句话告诉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入其内在的本质。水流平静时难以看出其力量,但当它掀起波澜时,便能感受到它的强大。同样,人的品格和志向,也应在挑战和困境中得以显现。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日月的光辉是自然而然的,不求回报的。求道者的追求也应如此,他们的言行举止应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智慧和善良的光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流水不填满沟壑就不会前行,君子不达到一定的境界就不会停止追求。这句话告诉我们,求道者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力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段文言文通过生动的象征和深邃的哲理,阐述了求道者应有的视野、态度和追求。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求道者不会被琐碎的事物所牵绊,他们有宏观的视野、高尚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这段文言文也体现了古代哲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