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朋友圈文案  增广贤文  看图猜一猜  文本替换工具  中国象棋  赛车动画游戏  Emoji符号大全  电视剧搜索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小库网



  • gōngyuēténggēngzhīzàiménruòzàisuǒérmèngyuēxiéguìérwènxiéxiánérwènxiézhǎngérwènxiéyǒuxūnláoérwènxiéérwènjiēsuǒténggēngyǒuèryān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
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注释》

(1)滕更:滕更是滕国的君主的弟弟,他曾经向孟子请教学问。

(2)挟:在这里,挟的意思是以某种事物或条件强迫他人顺从,同时也有依靠、依赖的含义。

(3)在门:这里的在门是指在孟子的门下求学。


《译文》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时,似乎是那种以礼相待之人,然而您却不曾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什么缘故?”孟子解释:“凭借自身贵族地位而提问,凭借贤能而提问,凭借年长身份而提问,凭借功勋功劳而提问,凭借故交而提问,这些情况下我一律不予回答。而滕更占了其中的两条。”


《评析》

此段文言文摘自《孟子·尽心上》,内容涉及滕更向孟子请教问题时,孟子因其态度问题而拒绝回答的情况。通过该段文字,我们可以洞察到孟子的教育观、人格观及其对社会伦理的独特见解。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这段文言文的背景。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强调内在的仁义道德,而非外在的礼制仪式。滕更作为孟子的弟子,理应以谦逊、诚恳的态度向孟子请教。但在此段描述中,滕更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五种不应当回答问题的态度:“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即因地位高贵、自以为贤能、年纪较长、有功勋或者倚仗过去的交情而自以为是地发问。滕更至少占据了其中的两种。这表明滕更在向孟子请教时,态度不够谦逊,甚至可能带有一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看,孟子用列举的方式明确指出了不应当回答问题的态度,语言简练而有力。这种直接了当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孟子的性格特点,也展示了他的教育观:真正的学习应当以谦虚为基础。

再者,从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来看,这段文字传达了孟子对于教育的严肃态度。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谦虚和诚恳都做不到,那么即使他地位再高、能力再强,也不值得被教育。

至于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这段文字典型地体现了孟子散文的风格:语言简练明快,逻辑严密,善于通过具体事例阐发抽象道理。同时,孟子的语言也充满了力量感,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不讳,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古代名人对孟子的评价也印证了上述分析。例如荀子曾赞誉孟子“养其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正是来源于孟子坚持原则、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综上所述,这段文言文不仅体现了孟子的教育观和人格观,也展示了他的语言风格和精神风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和教育应当建立在谦逊和诚恳的基础之上。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