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对于不信任仁爱和才能的人,国家的人才将会匮乏;若缺乏社会行为规范和理想的行为准则,上下关系必将陷入混乱;而不善于治理政务,国家的财政将陷入困境。”
孟子此言,犹晨钟暮鼓,发人深省。其言简意赅,却道出了国家兴衰、社会治乱之关键所在。历史长河中,此理屡试不爽,观古今中外,皆可得验证。
一国之兴衰,常在于其如何对待仁贤。若不信仁贤,则良才美德之士皆被埋没,国家之智慧、力量便无从汇聚。此情此景,犹如夜空无星,令人感到空虚寂寞。昔日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强权压制仁贤,结果国威虽赫,但二世而亡,正是此理之明证。反之,汉高祖刘邦起于微末,却能礼贤下士,得张良、韩信之助,终至一统天下,开创了汉朝四百年之基业。
无礼义,则上下乱。礼义乃社会之规矩,人心之皈依。若无礼义,则人皆逐利而行,社会便成无序之状。上无道揆,下无法守,人人自危,社会秩序便荡然无存。如春秋战国之际,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民不聊生。而管仲相齐桓公,以礼义为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可见礼义之重要。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政者,管理也;事者,事务也。国无政事,则百业废弛,财源枯竭。如唐末五代之际,藩镇割据,政事不修,国家财政困窘,人民生活困苦。而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之路。此皆因政事有序、管理得当之故也。
孟子之言虽古犹新其思想之深邃、见解之独到令人叹服。对于当今之世亦有莫大之启示意义。国家之治理、社会之和谐皆需以信仁贤、行礼义、修政事为本。如此则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