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公务员类书籍  女生头像搞怪  搜索/查询源码  价值  文史百科  杂说历史  学习AngularJS  学习SQLite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小库网



  • gāoyuēzhīshēngshàngwénwángzhīshēngmèngyuēyánzhī
  • yuēzhuīyuēshìzāichéngménzhīguǐliǎngzhī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注释》

(1)尚:在《诗经·小雅·菀柳》中有“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之句,意为那浓密的柳树,并不显得高大。而《广雅·释诂四》中将“尚”解释为“高”。张衡在《东京赋》中写到:“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此处“尚”意为超过、高出。

(2)蠡:形容物体将要断裂的样子。

(3)追:指钟钮,即编钟的悬挂之处。


《译文》

高子说:“禹的音乐胜过周文王的音乐。”
孟子问:“怎么会这样说?”
高子说:“因为其钟钮都快要断了。”
孟子反驳:“仅凭此说岂能充分?难道城门下的车辙是由两匹马的力量所留下的吗?”


《评析》

此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文中的“高子”指的是公孙高,他是孟子的学生。高子提出“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高子深思其言论的理由和充足性。这段对话以孟子的疑问收尾,形象地揭示了他对于高子观点的质疑。这一切都是孟子独特的“问答式”教学法的体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段文言文的历史背景。禹是中国古代尧舜禹时代的贤君,文王则是西周的开国君主,他们都是古代圣贤君王,被人民赞誉为德政之主。然而,孟子却对高子的“禹之声,尚文王之声”的观点表示质疑,这不禁使我们对孟子的观点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孟子的写作思路清晰明了,他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高子的观点是“禹之声,尚文王之声”,而孟子则质疑这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以及这种观点的充足性如何。孟子的疑问,实际上是对高子观点的质疑,同时也是对古代封建礼教的批判。

孟子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独特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并没有直接指出高子观点的错误,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高子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启发思考的效果。这种方法既体现了孟子的谦和之德,又显示了他的智慧与深邃的思想。

在修辞手法上,孟子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高子的观点比作“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形象地揭示了他对高子观点的质疑。这种比喻使得抽象的观点具体化,更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在情感和意境上,孟子的态度冷静而深沉,他的质疑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只是冷静地提出疑问,让读者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

在风格和特点上,孟子的教学风格独特,他的对话形式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展示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任何繁琐的修饰,让人感受到他的智慧和深沉。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展示了孟子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智慧和深沉都在这段文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