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警世通言  彩色照片转黑白  文本替换工具  女生头像  女生头像小众  广告排行源码  拼音学习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小库网



  • mèngzhīténgguǎnshànggōngyǒuyǒushàngguǎnrénqiúzhī
  • huòwènzhīyuēruòshìcóngzhězhīsōuyuēshìwèiqièlái
  • yuēdàifēizhīshèwǎngzhězhuīláizhěgǒushìxīnzhìshòuzhīér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注释》

(1)上宫:指的是高级的客栈。

(2)业屦:指的是还未编织完成的草鞋。

(3)廋:(sōu)意为隐藏或者隐匿。

(4)设科:是指设立教育机构。


《译文》

孟子抵达滕国,在一家高级旅馆下榻。窗台上有一双未完工的鞋子失踪,旅馆内无法找到。有人向孟子询问:“会不会是随从您的人藏起来了?”
孟子回答:“你认为他们是为了偷鞋子而来吗?”
那人道:“恐怕并非如此。”
孟子说:“我作为先生,旨在传授教育。对过去的事不追究,对来者不拒之门外。只要怀着学习之心,我皆欢迎,仅此而已。”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滕文公》。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亚圣”。他的学说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教育,就可以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这段话描述了孟子在滕国公馆居住时,有人将鞋子遗忘在窗户上,馆人寻找不到,于是有人质疑是否是孟子的随从偷了。孟子回答说,他的原则是对过去的事情不追究,对未来的事情不设防,只要有这样的心态,就可以接受这双鞋子。

首先,这段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争霸,但同时也是思想文化极其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百花齐放,孟子的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推广。

其次,作者孟子的观点态度是以道德为本,以人性为本,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教育,就可以成为一个道德的人。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为“亚圣”。

再次,孟子的写作思路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他的道德观。他用一双遗失的鞋子,来表达他的道德原则,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道德观念,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孟子的表现手法是直接和简洁的,他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表达出他的道德观,没有任何冗余和繁琐,这种表现手法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清晰和明了。

至于修辞手法,孟子的语言简洁而深刻,他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德观,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他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展现了孟子的道德观和人性观,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他的道德原则,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使得孟子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