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初刻拍案惊奇  小红书副业  闲鱼副业  会记类书籍  幽默笑话书籍  男生头像简约  上传下载源码  插件与扩展源码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小库网



  • gōngdōuyuēwàirénjiēchēnghàobiàngǎnwèn
  • mèngyuēhàobiànzāitiānxiàzhīshēngjiǔzhìluàndāngyáozhīshíshuǐxíngfànlànzhōngguóshélóngzhīmínsuǒdìngxiàzhěwéicháoshàngzhěwéiyíngshūyuējiàngshuǐjǐngjiàngshuǐzhěhóngshuǐshǐ使zhìzhījuéérzhùzhīhǎishélóngérfàngzhīshuǐyóuzhōngxíngjiānghuáihànshìxiǎnyuǎnniǎoshòuzhīhàirénzhěxiāoránhòurénpíngérzhī
  • yáoshùnshèngrénzhīdàoshuāibàojūndàizuòhuàigōngshìwéichímínsuǒāntiánwéiyuányòushǐ使mínshíxiéshuōbàoxíngyòuzuòyuányòuchípèiduōérqínshòuzhìzhòuzhīshēntiānxiàyòuluànzhōugōngxiàngwángzhūzhòuyǎnsānniántǎojūnfēiliánhǎiérzhīmièguózhěshíbàoxiàngéryuǎnzhītiānxiàyuèshūyuēxiǎnzāiwénwángchéngzāiwánglièyòuhòurénxiánzhèngquē
  • shìshuāidàowēixiéshuōbàoxíngyǒuzuòchénshìjūnzhěyǒuzhīshìzhěyǒuzhīkǒngzuòchūnqiūchūnqiūtiānzhīshìshìkǒngyuēzhīzhěwéichūnqiūzuìzhěwéichūnqiū
  • shèngwángzuòzhūhóufàngchǔshìhèngyángzhūzhīyányíngtiānxiàtiānxiàzhīyánguīyángguīyángshìwèishìjūnshìjiānàishìjūnshìqínshòugōngmíngyuēpáoyǒuféiròujiùyǒuféimínyǒuyǒuè饿piǎoshuàishòuérshírényángzhīdàokǒngzhīdàozhùshìxiéshuōmínchōngrénrénchōngshuàishòushírénrénjiàngxiāngshíwèixiánxiānshèngzhīdàoyángfàngyínxiéshuōzhězuòzuòxīnhàishìzuòshìhàizhèngshèngrényán
  • zhěhóngshuǐértiānxiàpíngzhōugōngjiānměngshòuérbǎixìngníngkǒngchéngchūnqiūérluànchénzéishīyúnróngshìyīngjīngshūshìchénggǎnchéngjūnshìzhōugōngsuǒyīngzhèngrénxīnxiéshuōxíngfàngyínchéngsānshèngzhěhǎobiànzāinéngyányángzhěshèngrénzhī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书曰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注释》

(1)公都子:孟子的门徒。

(2)菹:(zū)《穆天子传》有载:“纽菹之兽。”此处指沼泽地带,水草茂盛之所。

(3)飞廉:又称“蜚廉”,殷末时期的人物。

(4)横:(hèng)意为横暴、放纵,源自《荀子·修身》的“横行天下”。

(5)杨朱:战国初期魏国的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

(6)墨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份不详,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390年之间。其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宋国,一说鲁国。

(7)闲:此处意为规范、限制、防御,源自《易·大畜·九三》等多部古籍。

(8)戎:(róng)中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这里特指戎族。

(9)狄:古代中国北方各民族的泛称,主要居住于北方,通称北狄。

(10)膺:此处意为服从接受,源自《诗·鲁颂·閟宫》等文献。

(11)著:意为显著、发扬。

(12)闲:此处意为捍卫。

(13)距:通“拒”,表示反对。

(14)放:此处意为驳斥。

(15)诐:意为偏颇。

(16)津:通“洪”,与洪同义。

(17)烈:表示功绩显赫。

(18)徽:此处指幽徽,即不显耀之意。

(19)淫辞:过分的、不恰当的言论。


《译文》

公都子说:“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我哪里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呀。国家产生已经很久了,总是太平一阵子,又混乱一阵子。当尧的时候,大水倒流,到处泛滥,大地成为蛇和龙的乐土,人们却无处安身。低处的人们在树上搭巢,高处的人们便挖相连的洞窟。《尚书》说:‘洚水警告我们。’洚水就是洪水。舜派禹来治理洪水,禹疏通河道,把水引向大海,把蛇和龙都赶回草泽中。水在河床中流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便是这样形成的。危险既已远去,害人的野兽也无影无踪,人们才能够在平原上居住。“
尧舜死了以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君主不断出现。他们毁掉民居来挖掘池塘,使百姓无处安身;毁坏良田来营造园林,使百姓没有衣食之源。邪恶荒谬的学说、残暴的行为随之兴起,园林、深池、大沼泽多了,禽兽也随之而至。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了起来。周公辅佐武王,诛杀了纣王;又经过三年征战讨伐奄国,诛杀了奄君;并把飞廉驱赶到海边杀掉。被灭掉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同时,把老虎、豹子、犀牛、大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的百姓都非常高兴。《尚书》说过:‘伟大而光明,是文王的谋略!接续这光明,是武王的功烈!启发诱导我们后来人,都能做到正确且没有缺失。’”
“世道逐渐衰微,真理不绝如缕,荒谬的学说、残暴的行为又兴起来了:有臣子杀了君主的,有儿子杀了父亲的。孔子害怕王道湮灭,于是创作《春秋》一书。创作《春秋》这样的史书,是天子的职责。所以孔子说:‘了解我的,恐怕只是通过《春秋》吧!怪罪我的,恐怕也只是通过《春秋》吧!
“圣明的国君再也没出现,诸侯肆无忌惮,一般士人也胡乱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遍及天下。于是所有的主张不属杨朱一派,就是墨翟一流。杨朱派主张一切为自己,这便是目无君上;墨翟派主张爱要一视同仁,这便是目无父母。无视父母和君上,这便成了禽兽。公明仪说过:‘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老百姓却面色蜡黄,野外躺着饿死者的尸体,这就是率领着禽兽来吃人。’杨朱、墨翟的言论不消除,孔子的学说就没法发扬光大。这便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从而阻塞了仁义的大道。仁义之道被阻塞,那岂止是率领着禽兽吃人,人们也将互相吞噬了。我害怕这恐怖景象会成为现实,便出来捍卫古代圣人的真理,反对杨、墨的谬说,驳斥错误的言论,使谬论邪说不能抬头。荒谬的念头,从心底萌发,便会危害工作;危害了工作,也就危害了国政。即使圣人再度兴起,也会同意我这话的。”
“从前大禹控制了洪水,天下才得到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赶跑了猛兽,百姓才得到安宁;孔子写成了《春秋》,叛臣和逆子便有所畏惧。《诗经》说:‘抗击戎狄,惩罚荆舒,就所向无敌。’无视父母君上的人,正是周公所要惩罚的。我也要端正人心,熄灭邪说,反对偏颇的行为,排斥荒唐的言论,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我哪里是喜欢辩论?我是迫不得已呀。能够以言论来反对杨、墨学说的人,也就是圣人的学生了。”


《评析》

此段文言文为孟子对外界指责其好辩的回应,不仅揭示了孟子对于辩论的看法,更展现了其对于时代变迁、道义衰落以及应对之道的深刻思考。整体来看,孟子的回答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与坚定的立场,凸显了其儒家思想中的大义与担当。

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周朝衰落、诸侯并起、各种学说流派纷呈的时期。他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深感“圣人之道衰”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当被问及是否好辩时,他的回答充满了无奈与坚定:“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辩论行为的解释,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

孟子认为,辩论并非目的,而是手段。他之所以辩论,是为了维护儒家道统,捍卫正义和真理。他以尧、舜、禹、周公、孔子等圣人为例,说明圣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能够平定乱世,消除邪恶,使人民安居乐业。而当世道衰落、邪恶盛行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用言辞捍卫正义,拨乱反正。这正是孟子所自任的使命。

在阐述自己的立场时,孟子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案例,如“洪水猛兽”、“杨墨之道”等,使得其观点更加鲜明有力。他痛斥杨朱墨翟之言为“禽兽之道”,因其主张“无父无君”,违背了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纲常。同时,他也对孔子作《春秋》以正名分的行为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在乱世中维护道义的必要之举。

孟子的回答不仅展现了他的辩论才华和思辨能力,更体现了他的儒家情怀和担当精神。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即使面临误解和指责,也要坚定地捍卫儒家道统和正义真理。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有孟子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去辨别是非、捍卫真理、维护正义。

总体来看,这段文言文是孟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表明了孟子的辩论观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认识,更展现了他坚定的儒家立场和担当精神。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貌,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