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仪礼  中庸  激流勇进  警报音效  武打音效  吓人音效  管理学书籍  看电视剧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小库网



  • mèngyuēsāndàizhītiānxiàrénshītiānxiàrénguózhīsuǒfèixìngcúnwángzhěrántiānrénbǎohǎizhūhóurénbǎoshèqīngrénbǎozōngmiàoshìshùrénrénbǎojīnwángérrénshìyóuzuìérqiángjiǔ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注释》

(1)社稷:在这里,社稷指的是土地神和谷神,这是古代君主祭祀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稷”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代表国家的意思。

(2)宗庙:原本的含义是皇帝和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国语·越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在过去,帝王视天下为自己一家所有,世代相传,因此“宗庙”也被用来代指王室和国家。

(3)恶:这里的“恶”表示厌恶或者憎恨的意思。

(4)强:在这里,“强”表示强迫或者硬要做某事。


《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实行仁政,他们失去天下是因为不行仁政。一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天子不行仁政,便不能保全天下;诸侯不行仁政,便不能保全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便不能保住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便不能保全身家性命。现在的人既害怕死亡却又乐于不仁,就好像既厌恶醉酒却又偏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评析》

此段文言文引自孟子,以“仁”为核心,阐述了国家兴衰、个人存亡的根本原因。孟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行仁政;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背离了仁道。这一观点,直接指出了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孟子进一步指出,天子若不仁,则无法保全四海之内的稳定;诸侯若不仁,则无法维护国家社稷的安宁;卿大夫若不仁,则无法守护宗庙的尊严;士庶人若不仁,则无法保障四体的安康。这里的“四海”、“社稷”、“宗庙”、“四体”分别代表了国家、政权、家族和个人,构建了一个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体系,强调了“仁”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普遍意义。

此外,孟子还用了生动的比喻:“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这句话揭示出了一种人性的矛盾:人们往往厌恶死亡,却乐于行不仁之事,这就像一个人厌恶醉酒的滋味,却又强迫自己去喝酒一样。通过这种比喻,孟子表达了对不仁行为的深刻批判。

孟子的这段言论,体现了其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仁爱。他强调仁爱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更是国家治理、社会和谐的关键。同时,孟子的论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其高超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段文言文也反映出孟子对于历史的深刻洞见。他通过对三代兴亡的总结,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国家的兴衰存亡与是否行仁政密切相关。这种历史观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孟子的这段言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仁”在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层面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深刻阐述,也是对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深刻反思。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