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中国古代也有雾霾吗?
1 雾霾虽然连着说但是在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上雾、霾记为不同的天气现象。
(简单的说,雾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霾较干燥相对湿度在80%以下;霾的能见度不足10km,而定义雾的能见度不足1km,能见度1-10km之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观测中记为轻雾。
雾天主要是水滴悬浮,而霾天则是悬浮着各种干颗粒,例如尘土,烟尘,气态污染物各种二次源气溶胶等;显然,霾对人体健康影响也要大的多。
)
2 古代古籍古书等文献中是有“风霾”、“终风且霾”、“风而雨土为霾”等等描述,据一篇名为
《霾考:古代天气现象认知体系构建中的矛盾与曲折》的文章来看(这是一篇讨论历史及语言的文章)来看,古代所说的霾,多指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浊的状态,而非一种天气现象;霾也被用来形容阴郁天气例如“昏霾”。
这与现代霾的定义有区别,现在我们说霾是特指一种天气现象。
3 那么古代有没有像现代这样的雾霾天气呢?可以有。
雾霾的成因主要是气溶胶颗粒悬浮在空气中由于静稳天气难以扩散出去并且造成能见度下降;形成静稳天气原因复杂,主要有地形因素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在大气逆温层作用下也会维持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
我们知道现代霾与燃料使用和污染物排放密不可分,古代人也要烧东西,不论是取暖做饭还是烧着玩,也会产生烟尘,气态污染物以及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二源气溶胶等;一次集中焚烧加上有利天气条件配合下古代也会有能见度降低,空气混浊的天气出现;然而古代与现代相比“优势”之处在于地广人稀和没有现代工业的这些排污大户”,除了人为因素,可能更多”天祸“。
借用上面的例子:“据《元史》记载: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导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
”
这里”雨土“上面那篇文章也提到,形容尘土像雨一般下,3月春季,这正是沙尘暴多发的季节。
大风带来的大量的尘土,很多细小的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在稳定的天气状况下很难消散,也就是古文中“霾”的状态。
ps: 焚香对于驱霾应该属于帮倒忙╮(╯╰)╭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