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周恩来曾经的笔名叫"飞飞",是真的吗?
33年前,人们为了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人民总理的哀思,其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人们自己动手用泪水和心血凝聚而成的白花和诗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一代风流百代骄,人民革命尽英豪。
国殇今夜八千里,哀动长江上下潮。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在那个奸贼肆掠“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革命群众只有匿名或是笔名将悼念周总理的诗词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尽管这次悼念活动被“四人帮”定性为“反革命政治事件”,许多人因此遭到逮捕,但这些匿名诗词却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对“四人帮”的愤怒声讨。
?
周总理早年也曾用笔名或化名与黑暗的旧社会展开过殊死斗争,他的一生共有三十多个化名、笔名或代号。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担任学生社团组织“敬业乐群会”的负责人,创办会刊《敬业》,周恩来用笔名“飞飞”写专栏文章并任主编。
他在时评《黑暗势力》中呼吁:“罢工!罢市!罢课!不纳税!”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
?
这是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时写给朋友的自勉诗
“伍豪”是周恩来最具知名度最常用的笔名。
1919年12月,周恩来参加觉悟社,工作需要每人要有一个笔名,并且采取抽签的办法决定,周恩来抽得一个“五”号,故取谐音“伍豪”。
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以及大革命失败后一直沿用此名。
1922年《少年》刊载的《共产主义与中国》、《论工会运动》、1924年出版的《向导》周报第92期上发表的《最近二月广州政象之概观》等均署名“伍豪”。
1932年2月,国民党特务机关曾伪造所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登载在上海《时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申报》等报纸上。
为此,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党报《斗争》上发表《伍豪启事》,指出这是“国民党造谣诬蔑的新把戏!”
大革命失败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暂时转入地下,彭湃、杨殷等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彭湃和杨殷联名给党中央写信,信的抬头称:“冠生暨家中老少”,“冠生”就是周恩来的代号。
彭湃等被杀害后,周恩来撰文《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上发表,署名“冠生”。
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周恩来经常装扮成商人,后来又留起了大胡子,所以党内都称他“胡公”。
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当时,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寓意革命取得胜利。
周恩来化名为“胡必成”,寓意革命必定成功。
其实,周恩来一名就深有含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领导者》一书第七章说,“恩来”译过来就是“恩赐来临”的意思,这是一个简明地刻画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
据《周恩来大辞典》记载,周恩来一生用过的其他笔名、化名还有:
“非非”、“大美”、“维思”、“赵来”、“西游”、“汪洋”、“林庚汉”等。
“周公”则是人们对周恩来的尊称,尤其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中最为常见。
?沈阳展出的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文章
周总理逝世之时,联合国总部为他降半旗致哀,打破了只有国家元首逝世才可能降半旗的惯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还发表了一次简短而精彩的演讲,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三: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它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数不过来,可是周恩来却没有一分私人存款。
二、中国人口众多,各地美女如云,可是周恩来始终只有一个妻子,而且他没有为自己的家族谋取任何私利。
三、周恩来作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死后他的骨灰却没有留下,而是根据遗愿撒向江河大地,他爱他的祖国和人民,他的人民也始终爱戴他。
如果哪位国家领导人能做到上面任何一条,总部照样给他降半旗!”他的演讲在情在理,赢得各国元首和外交官的赞誉。
周恩来的一生用枪杆子和笔杆子为新中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