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古代改朝换代以后,上一代的铜钱还能用吗?
简单来说,在信用货币(纸币为代表)诞生前大多数王朝使用的都是金属货币,这些货币基本代表了金属本身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价值,所以在古代,私铸的銅钱都可以当代货币使用。
而古代改朝换代时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继续流通,任其慢慢退出市场。
如汉代的五铢钱,一直到唐代初期还在流通使用,唐代的通宝,在宋代依然是常常用来做支付工具。
由于明代实际铸造銅钱数量很少,因而在实际流通中仍然大量使用宋钱,有学者统计过,明代所使用的銅钱中,约有80%是宋钱或唐钱。
(事实上,宋钱的地位相当高,除了元代、明代之外,在高丽、日本、交趾三国,宋钱都是主要流通货币,而是在东南亚、阿拉伯和非洲,宋钱也是等同于如今美元地位的国际结算货币。
)
一种是直接回收,兑换新钱。
如唐代高祖年间开始进行货币改革,诏令废五铢钱,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本是想让五铢钱自然地退下舞台,但是有些百姓仍不愿意,政府就强行规定禁用,并可以折值兑换。
如天宝年间,国家以30 万贯铜钱兑换京城百姓的恶钱,一般恶钱所谓钱指盗铸的掺杂钱、薄钱、小钱 和大孔钱等,以及被刮薄、裁边和挖孔的銅钱,但诏书上明确写了“铁锡、 铜沙、穿穴、古文”。
期限一个月,一个月后仍有恶钱者,依法论处。
“宜令所司即出钱三数十万贯,分於两市,百姓闲应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官为换取,仍限一月日内使荆庶单贫无患,商旅必通。
其过限辄敢违犯者,一事以上,并作条件处分”。
而明朝对元朝又是一种特殊情况。
由于元朝采用纸钞制度,在元末经济崩溃时,几乎就已经自行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起义军”都铸造銅钱,明显更有吸引力)而明朝上台后更禁令使用元代宝钞。
而清对明更是如此,在清军刚入关时,充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
但古钱可以回收兑换。
比如有文史记载,在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唐代的开元通宝流,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
但在清朝期间,各代皇帝之间发行的货币是通行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时候,古代的銅钱,货币都不是惟一的交易工具,在唐宋以前,布帛谷物都是一种代行货币的,如唐朝曾经有令旨,规定市面交易不得专用铜钱,应杂用绢、布、缣、绮、罗、杂货。
公元743年规定,交易1贯以上,必须钱绢杂用,并对布帛货币进行了规定。
(绢以4丈为一匹,布以5丈为一端,幅宽不得小于1尺8寸)“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是很好的实证。
而金银更是一种主要的保值手段,銅钱只是作为小额交易的一种辅助货币而已。
所以在战乱时期,很多时候财产的保全都是采用实物性质,而銅钱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并不算特别大——相应的例子是,明朝初年,朝廷为了稳定货币政策,制宝钞,禁金银流行,但在当时写成的小说戏曲中,银子仍是主要的(实物)货币工具。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