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360 打官司总是输吗?为什么?
没有仔细阅读相关案件的报道,泛泛说一下(我对360公司的好坏及败诉不抱态度,仅讨论这个“11连败”的说法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1、输官司并不是灭顶之灾,也许只是预料中的成本罢了。
有的企业是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比如三株);有的企业是输了官司,赢了市场(比如360)。
这些个案子,360赢了官司当然会高兴,可输了却也未必就伤心。
换句话说:假定明知将来要输这个官司,360也不会放弃使用这些手段。
看看下面这个11连败的列表,想想360发展到今天的收获,再算算其付出的代价,就知道答案了。
2010年12月 360恶评百度软件,诱导用户卸载,被判赔38.5万元;
2011年03月 360董事长周鸿祎捏造事实诋毁金山,被判赔5万元;
2011年04月 360恶意诋毁腾讯软件,被判赔40万元;
2011年05月 360抹黑金山,诱导用户强行卸载金山网盾,被判赔35万元;
2011年08月 360抹黑金山员工李铁军,判赔5000元;
2011年09月 360侵权腾讯软件一案得到终审判决,360败诉;
2011年10月 360抹黑金山,诱导用户强行卸载金山网盾一案终审,驳回360上诉,维持原判,360被判赔35万元;
2011年11月 360诉金山不正当竞争及损害商业信誉,被判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驳回360全部诉讼请求;
2013年03月 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院驳回全部诉讼请求;
2013年04月 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挑起3Q大战,被判赔500万元。
2013年04月 百度诉360强行篡改百度搜索结果页面等不正当竞争,判决赔偿45万元,在首页及各大媒体道歉15天。
(提醒:和李铁军那案子,货币的金额单位里是没有“万”字的)2、“360公司11连败”这个提法并不严谨,甚至算得上是故意混淆。
这个消息被多家网站转载,包括作为该案原告的腾讯公司:百度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胜诉 360至此已十一连败。
但它是很不严谨的,甚至360如果真的够无耻,还可以考虑反过来起诉侵权。
不严谨的地方包括:
(1)有意排除360胜诉的案件。
我随便搜索了一下,比如下面这些:
2012年11月 360诉金山诽谤案胜诉获赔30万
2012年9月 360诉金山CEO傅盛名誉权案 360告赢金山网络傅盛 判决赔偿并道歉
2011年5月 360诉瑞星不正当竞争案一审胜诉360说我官司赢了 瑞星表示被败诉很受伤(2)将周鸿祎个人败诉的民事案件,混淆为360公司的败诉(列表第2件)。
(3)将一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
我只抽查了11连败列表中的第2个案件,证实2011年3月的判决只是一审,终审是2011年8月25日(消息来源为金山公司网站:金山起诉周鸿祎名誉侵权案获得终审判决胜诉),不过二审的结果与一审基本一致。
所以,不排除该列表有错误的可能。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再逐一验证一下。
注:因为在用机场的wifi,google打不开了,baidu搜索的结果又有可能不全面,所以没法多验证了。
3、法律并不总是正义的,败诉的不一定是流氓,胜诉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流氓,事实更加不能仅看新闻报道就确认。
以第11败这个案件为例,如果看百度360“一天两案” 周鸿不满败诉判决结果这篇消息,我觉得360安全浏览器标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虚假信息并无不当,但北京市一中院认定它构成了侵权。
由于没有完整了解案情(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网站也查不到判决书),我又从很多年前就不用360的产品,所以我无法判断360的具体做法是否涉及违法(例如足以贬损百度),可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有人能对搜索结果中的虚假广告进行警示标注……如果法律禁止第三方这样做,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法律还不完善。
4、一个喜欢不断到处惹事生非的公司,当然会容易导致诉讼和败诉。
虽然我不了解360,但从偶尔看到报道看,它象是天生就为了搅局而存在的。
在我的感觉里,我们的法院还是偏保守的,不大会轻易鼓励某种不寻常的行为,也不大会在没有得到行政部门明确认可的情况下去颠覆行业习惯。
尽管按规定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行”,但我们也总是有些箩筐性质的罪名存在的。
PS:我很讨厌360,我的电脑已经多年不用360了。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