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冷知识   封神演义  圣诞老人过悬崖  复盘项目  男生头像搬砖  影音娱乐源码  PbootCMS模板源码  手游源码  看电视剧 


毛泽东为什么坚决反对高考?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毛想要通过这样一个措施达到什么目的。
这就必须要讲到毛对当时的看法以及整个思维逻辑。
  注意:以下文字不代表我认同这种逻辑和做法。
  —————————————————————————————————   自科举制度确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成为了社会的上层。
这个上层掌握着国家的执政权和社会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非常精英主义的政治结构。
  精英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于精英无视民众利益的自肥。
  而作为长期在野的共产党,采用民粹主义路线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结果。
  民粹主义路线的特点,是强调民众的最终决策权,否认精英阶层的决策合法性。
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精英阶层(亦即知识分子阶层)的自我期许是绝对矛盾的。
知识分子阶层非常自然的认为,自己应该是执政者。
到50年代末,知识分子阶层已经出现了广泛的,要求获得执政权的声音。
  但是,同期出现的,是一些知识分子要求特权,或在民众生活艰苦时追求生活享受的现象。
  就毛泽东而言,他感到知识分子与民众已经完全脱节了。
他所希望的是,知识分子与民众能够完整地融合,同甘共苦,共同奋斗。
但是,从他看来,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这种想法。
  总有人提“知识越多越反动”,仿佛毛喜欢无知。
  其实毛的原话是“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他认为,知识分子与民众脱节的问题,源于知识分子的思想路线错误,而这种错误有来源于其生活与民众脱节。
事实上,毛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才有“又红又专”的说法。
  针对这种情况,他发起了几个措施。
  第一,知识分子下放。
把知识分子下放到民间,与农民一起劳动,让知识分子熟悉农民的疾苦。
  第二,取消高考,不再以智识水平为大学招生标准,而以劳动、功勋等标准,这样可以选拔“根红苗正”的人员,保证他们能够与民众有着深刻的联系,(毛认为)能够在未来工作中更多地考虑人民的利益。
高考的考核中,知识分子子弟,或过去旧精英阶层的子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因此阻碍了毛关于改变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构想。
因此他显然会寻求一种更符合其构想的高等教育录取方式。
  1966年取消高考,随后开始对大中小学大规模整顿。
然后是1969年大学教师下放。
1970年开始实施工农兵学员招生制度。
  整个行为的逻辑是比较清晰的。
  ————————————————————————————————   所以,从整个背景中看,毛之所以要取消高考,是因为高考阻碍了他“构建新的、与民众联系紧密的知识分子阶层”的设想。
  当然,这个措施是失败的。
真正打掉了知识分子优越感的,真正将之与民众联系起来的,反倒是市场化的大学扩招。
大学教育大幅度普及,大学生数量极度扩大,供过于求,这时候知识分子在民众中的比例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由于教育水平的渐变,知识分子与民众之间的界线也就模糊了。
知识分子自然也就和民众融合了。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