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为什么朝鲜忠诚于明朝?
韩国出了一部历史故事片《武士》,背景就是明朝在南京建国伊始,高丽王朝就迫不及待地放弃了对蒙元政权的承认,派使臣向南京政权示好。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访问中国时在复旦大学的一篇演讲里面提到,朝鲜王国为了感谢明朝政府的厚德,曾经暗中祭祀崇祯帝三百年。
甲午战争前夕,朝鲜王国對日本国的国书里面指出,“我朝鲜向为大明东屏……”。
朝鲜王国,又称“李朝”,是由高丽大将李成桂于1388年建立。
朝鲜王国从立国开始就奉行高度的亲明政策,用“事大”来形容对明朝的关系。
朝鲜国王不象越南,他们不敢称帝,对内也只是称“大王”,一直到甲午战争满清战败,朝鲜内部也对“反清复明”不抱幻想以后,才短暂的出现了一个“大韩帝国”,随即被日本人废黜。
明太祖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一,但是朝鲜方面始终以臣礼事明。
朝鲜每年都派三名正式使至前往明朝.有恭贺新年的贺正使,庆祝明皇诞辰的圣节使,祝贺皇太子诞辰的干秋使。
后来,还定期派使臣去纪念过冬至节(冬至使)。
此外、无论朝鲜还是Z国每逢先君亡故、新君继位或王后选出都要派使臣吊贺。
壬辰倭乱以后,朝鲜方面感谢明政F的再造之恩,全国上下自觉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亲明风气。
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帮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动中未尽全力,被朝中的亲明大臣推翻,仁祖继位,史称“仁祖反正”。
自此,明朝虽然灭亡,朝鲜被迫臣事满清,但是朝鲜君臣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了以上的几种现象。
满清对朝鲜执行完全不同的政策。
先前,不但两度大规模入侵朝鲜(朝鲜史书上称为“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还强迫朝鲜世子入北京扣为人质。
清政F把朝鲜当成天经地义的蕃属,二等国和滥施淫威、索拿卡要的对象,多次直接干预朝鲜内政。
但是这都不能动摇朝鲜君臣对明帝国的追慕和忠心,一个又一个从北京回来即位的世子往往更加坚定了“反清复明”的决心,同时会更加巧妙地处理同清廷的关系。
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
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
直到清末,仍有私人笔记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周年,李朝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
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
1749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毅宗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
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
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
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
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
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朝鲜方面对于“反清复明”的大举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朝鲜的“守孝”“雪恨”之举,被西方人理解为“隐士之国”。
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满清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直到甲午战争的爆发,朝鲜一方面走向亡国,另一方面君臣百姓也对Z国的局势彻底失望,朝鲜的历史和朝鲜的思想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云“患难见真情”,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之至真是让人感动落泪,也为我國M后面的麻木健忘而感到惭愧。
感幸前有洪火秀,后有孙中山前仆后继,才使我辈未曾抱恨。
朝鲜王国对明帝国的忠诚,绝对事出有因,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李成桂窃居大位,需要中原政F给予承认,同时需要借重中原帝国的权威打击内部的反对势力;
二、明政F的无私援助和清朝政F的贪暴无恩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朝鲜一向自诩为“小中原”,不会承认蒙元、满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四、朝鲜相信儒家狄夷统治中原不会满百年的信条,不愿意得罪迟早会“恢复中华”的汉人;
五、最重要的一点,朝鲜国王希望臣属忠于国王就象国王忠于明朝皇帝一样。
这种忠诚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朝鲜的民族性格。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