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史官写的历史靠谱吗?
只能说有写的好的有写得不好的,有聪明的有煞笔的。
有比较讲人品的有混蛋的。
比如魏书,当时就认为是秽史——作者公开表态:别惹我啊,惹急了把你们写成猪头。
。
即使是陈寿这种公认的高素质人才,晋书也黑他,说他向丁某人的儿子索贿不成,就没给丁某人立传。
涉及到当权者的利益,很多事儿不能明说,加上秉笔直书的史官伤亡惨重,于是邪恶的史官发明了春秋笔法——即只有专业人士能够看懂的体例。
当然也有胆子贼大的,比如崔浩同志,直白地写了拓跋氏的黑历史,悲剧了——可能和拓跋氏与李陵的渊源有关。
孙盛这种也是胆子贼大,直白写了桓温的惨败(坊头之战),桓温同志倒是没拿他怎么样,但是他的亲戚胆子没那么大,所以把稿子毁掉了——所以你知道,坊头之战目前的记载中,伤亡实际上还是缩水了的,慕容垂当真牛逼啊。
聪明人也有,陈寿同志对姜维的直接评价不高,但是又借着种会等牛人的嘴巴狠夸姜维,为啥,一查,哦,陈寿同志当过姜维主簿,这个直接夸显得自己不客观。
南北朝时期,帝王普遍禽兽,这些东西都直接记下来了,说明史官还是聪明且不怕死的。
所以说,乱世才是史官的天堂,国家不幸史家幸,因为乱世的君主寿命都短,顾不上清算这些史诗级别的高级黑。
到了太平盛世,很多事儿就要写得更春秋一点才聪明。
所以你看到李世民杀他哥的桥段逻辑不通,这就对了,史官就是要让你发现逻辑不通——天下不可能是李世民一个人打下来的,李建成也不可能只平过一次刘黑闼。
所以你看到杨广实质上是雄才大略但是玩儿脱了,事迹和评价对不上。
再比如崇祯中了反间计杀袁崇焕,这个又是高级黑,就像本朝猛抬杨虎城,那是给校长上眼药呢。
还是乱世篇好玩。
。
再比如,晋书里有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一次特大胜利,但是三国其他史书中连个渣都对不上,表面给宣王贴金,实际上狠狠地黑了宣王一把。
再比如,魏讽案,魏讽同志在记载中连个字都没有,但又说他是钟繇看好的人,这就扯淡了,那个时候的魏国相怎么可能推荐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家伙,又写他擅言辞,有惑众之才,这显然是受过高等教育,拿过多次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人,但是这个人的资料被全部毁灭——为啥呢,涉及到曹丕在曹操不在时搞的一次大清洗。
张绣的儿子和王粲的儿子就死于这次清洗。
所以魏讽究竟是谁的人,曹丕最清楚。
再比如陈寿对曹操的评价,通篇“好话”,结尾一句,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陈寿并不认为曹操是英雄。
对刘备的评价更像是辩护词:高祖之风,英雄之气。
不是他野心大,只是害怕曹操容不下自己。
对孙权的评价,越之勾践,而且这个阴狠记仇的性子晚年更厉害,潜台词,早年就不是个好东西,只是装的比较像,后来终于不用装了。
再比如赵云的本传极短,而且赵云的闪光点都在云别传里,这个就更可以推测,蜀汉一直在有计划有选择地删档案。
赵云删的比较多,为啥?又是可以好好玩味的事情。
再比如三国志没有记载李典的死因,但是李典的谥号是愍。
夏侯渊,乐綝的谥号,也是愍,这二位都是战死。
这就不妙,李典是战死的,而且死的很难看,没法明说。
到现代,有李某人在其臭名昭著的庐山会议既要中撇清自己,呵呵。
——————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再完美的史书,也不过是高级别的八卦,说什么的都有,乐趣不在于相信八卦,而是寻找八卦后面的潜台词。
写史书是很麻烦的事情,当年,光蜀汉的历史就有六七个人写,陈寿和这些人搞得都非常僵,可见一斑——七嘴八舌,公说公有理,这是写史书的常态,要谅解这些人。
你看到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那些掌握了最接近真相的一批人最后鼓捣出来的东西,这批人很多还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都不可能绝对客观。
但是乐趣,也就在这里嘛。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