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冷知识   聊斋志异  二刻拍案惊奇  猜谜语  外语串烧  今日头条副业  男生头像沙雕  小偷采集源码  拼音学习 


印度的嫁妆制度在当前印度还依旧存在吗,今后将如何发展?

  应该这么说,印度的嫁妆制度不折不扣是吃人的制度,吃的是年轻女子的生命和血肉。
1961年印度就出台了禁止嫁妆法案,但是至今这个方案依然在许多地方形同虚设,嫁妆制度至今依然存在并且生命力强大,一直是戕害妇女的印度社会最大毒瘤之一。
  先说一下印度嫁妆制度的现状。
首先,就是嫁妆的金额日益增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的印度裔经济学教授阿尼尔·迪欧拉里卡和世界银行学者维查雅瓦达·拉瓦的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印度嫁妆的置办费用为6~13万美元,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会因为一次婚姻就破产的事情屡见不鲜。
嫁妆的高低,通常还与女子的教育程度和年龄相关联,越是高教育水平的妇女(同时也可能年纪较长)男方会“勒索”的嫁妆就越来越多,这也是妇女教育水平发展迟缓和童婚依然常见的一个原因,因为低收入人群害怕女儿嫁不出去,便更不愿意让她接受教育,希望能尽早将她以低廉的价格“卖出去”。
  其次,就是嫁妆导致的家庭暴力和妇女虐待问题愈演愈烈,而且还正好是在1983年反嫁妆法重新修订之后。
1975年的时候,印度因嫁妆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为679人,而到了2012年,有8233名印度妇女因为与嫁妆相关的原因而丧命,平均每小时就有一名女性因嫁妆被虐杀!死亡人数绝大部分是年龄在18 ~30 岁之间年轻的女性。
男方如果不满意嫁妆的金额,就会用各种方式迫使新婚妻子自杀(本质上说也是他杀)但更多的还是为男方家庭谋杀,特别是通过煤气焚烧、毒药、殴打、虐待等方式,假借家务纠纷或者厨房意外事故的理由秘密地将女方杀害,印度报纸上通常称为“厨房事件”,其中直接推入火中是最常见的(这和印度的厨房形式也有关系,灶台设在地面上,妇女蹲在灶边做饭,很容易被推到火中去)男方在烧死一个新娘之后,由于立案率低、证据不足、亲族包庇等原因,即便有警方介入(实际上介入的大概只有35%的案例)也很难将犯罪者绳之以法,男方很快就会再娶一个新娘,再赚取一大笔的嫁妆。
最可恨的是,报案率低是因为很多女方的家长对此视若无睹——因为很可能女方父亲也刚刚撺掇着儿子杀死一个新娘,并且盼着再杀一个来弥补自己嫁女儿导致的财产损失。
受害者家庭同时也是迫害者的家庭,唯有那些年轻的女子,被自己的父亲抛弃,被自己的丈夫谋杀,被自己的女性同胞嘲笑和迫害,成了男权贪婪之火的牺牲品。
  再次,就是嫁妆导致的妇女被残杀悲剧呈现蔓延趋势,早年,这种惨剧多见于北方和中部的印度教和锡克教区域,特别是德里地区,但到了80年代末期,全国都出现了大量的嫁妆虐杀事件,而且也从原先的印度教和锡克教,蔓延到了伊斯兰教乃至基督教。
到了如今,嫁妆残杀,已经突破了地域、宗教和种姓,成为全印度性质的迫害妇女浪潮。
  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印度不但没有被控制住,反而还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愈演愈烈?那就来说说这个嫁妆制度的前世今生。
  嫁妆制度在印度古已有之,但在古代印度,最早确立的并不是嫁妆,而是禁止彩礼的制度。
《摩奴法典》所规定的八种婚姻方式中,非法的有两种,一种叫做吸血鬼婚姻,就是迷奸女方;另外一种叫做阿修罗婚姻,就是指男方选定女方后给予女方本人和父母彩礼的婚姻,这种婚姻被认为是卖女,是绝对不能被认同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观念,有什么深层次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在起作用,是不是和内婚制的起源有关系,我也和自己的朋友讨论过,但因为能力不足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只能姑且理解为防止买卖婚姻和保障妇女在夫家财产权利的一种手段(另外有种婚姻形式叫做圣仙婚,形式是男方给予新娘本人一对或两对牛,但是这财产转移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女方的家庭不能将其占有,否则依然被视作是卖女)由于禁止了彩礼,那么嫁妆只能由女方出,但在法典中从未明确嫁妆的金额,也不将其视作为一种必须的义务。
国王、富有的婆罗门或商人经常会赠予男方大笔的嫁妆,但穷人或贫困的婆罗门的嫁妆通常都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衣裳和装饰品”。
  但渐渐的,随着种姓制度的稳固和种姓阶层的细分,嫁妆的意义就改变了。
种姓制度规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种姓。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嫁妆日益成为女方家族通过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贿赂”男方家庭的一项手段,而嫁妆也从原先的自愿,变成了一种义务,而且金额越来越高。
  然而,直到十九世纪之前,嫁妆还依然是一项宗教传统,而且嫁妆本身从法理上来说,依然是部分受到妇女支配的,还能被视作为一种财产保障。
但在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期间的近一百年里,嫁妆的意义和它的影响彻底发生了变化。
美国历史学家韦纳?奥尔登堡( Veena Talwar Oldenburg )在《嫁妆谋杀-文化犯罪的根源》一书中所写道:"英国统治下(印度)经济和社会巨变的后果之一就是妇女失去了对嫁妆这样的值钱物品应有的权利,越来越失去了对嫁妆的支配权。
这最终导致妇女越来越不受尊重。
对妇女的轻视伴随她们的一生。
"也就是说,在殖民地统治期间,妇女彻底丧失了对嫁妆的财产支配权,这项财富直接被转手到男方家庭之中;女方家庭的自愿行为彻底变成为一项男方对女方带有强制的请求权利,嫁妆成为整个印度教社会的习惯性义务;殖民统治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经济体系得以确立,也让支付嫁妆的形式发生了改变,通过货币的形式进行财产转移更为方便,也使得支付嫁妆变得“更加容易”了。
印度有很多学者认为,嫁妆制度从一种传统变成一项罪恶,就是在这一百年中发生的。
  而到了现代,嫁妆制度不但不能被消灭,反而越来越严重,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第一,首先就是妇女地位低下和缺乏保障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一方面,女人缺乏在人格和经济权利上的尊重,唯一存在理由就是必须结婚生子,否则就没有价值,并且还会成为整个家族的耻辱,因此女方的家庭也会不计一切代价通过支付高额嫁妆的方式把女儿给嫁出去。
另一方面,在一个男权盛行的社会里,如果强奸一个妇女不算事,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娶不到13岁的女孩,烧死新娘并且可以逃脱罪责,你自然也会这样做,因为你不会受到惩罚,而这样做的成本低廉。
而在女方缺乏经济独立、难以通过工作获取报酬和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女方自己也认为,嫁妆给得越高,就证明父母越爱自己,而且自己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
  第二,嫁妆引起的死亡与将近80%的嫁妆虐待妇女案件发生在中低阶层。
中层阶级(包括商人、工程师、公务员、医生)希望索要的嫁妆也比其他阶层要高,因为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较之上一代人要高,因此男方的父母会需要高嫁妆来弥补对儿子的教育抚养费用,而女方的父母,在自己的儿子结婚的时候,也会索要更高的嫁妆来弥补嫁女儿时的付出的成本。
此外,这个阶层在整个印度社会迈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对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富的寻求无比旺盛,也刺激了对嫁妆的要求,因此他们会要求比自己的消费水准高得多的汽车或者海外旅游作为嫁妆,完全不顾及家庭的财政状况。
更烂的一点是,这个阶层就和所有中产阶层一样,观念趋于保守,并且有成型的社交圈,所以只会跟随社会大流,不会去考虑婚姻的变革,还极端害怕丢面子,所以哪怕是觉得嫁妆不合理,依然会照这套怪圈玩下去而不顾积累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女性持续被嫁妆压迫的苦难。
而更低的社会阶层则有样学样,并且有过之而无比及,因为他们更希望通过婚姻来确立家庭的社会地位和保障女儿在夫家的“面子”。
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人就变得越贪婪,嫁妆也就变得越沉重。
  第三,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就像是在中国落后山村中打拐非常艰难一样,想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嫁妆问题已经被证明起效甚微。
法律改变不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在一个村子、一个地区的人都有相同的陋习而相互包庇的情况下,警察和法院又能做什么呢?一两个改革家、女权运动者在电视和报纸上的呼吁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只要整个社会还秉承着相似的观念,遵循着相同的规则,有“嫁妆让我们很痛苦,但是别人都在这么做,我们也不得不这么做”这种想法,想要彻底除掉嫁妆制度这个毒瘤,只能是一纸空谈。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