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故事大全   网站打包生成app  字符统计工具  中文串烧  法律书籍  女生头像古风  手游源码  古代皇帝故事  学习Memcached 

张謇:凡事须由根本作起,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中华历史文化-小库网

现在看起来是常识性的东西,如果倒退往回看,当时的弄潮儿就没有我们这样轻松。
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现成的知识,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感悟,去摸索,去实践。


比如教育这件事,自孔子时代起,它的社会作用和功能就获得了比较深刻的论述,《论语 子路》云:人口众多之后就要设法使人民富足,富足之后就要使他们受教育。
我们姑且不论教育和经济繁荣的关系究竟何者为先,只从孔子把富裕和教育紧密结合的思想而言,足以让后人思绪万千。
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人们几乎没有机会把这种深

奥思想付诸实际。
到张謇时代,教育与经济繁荣的关系,仍然困扰着无数人。


困扰,对庸人、懒人来说正好是偷懒的借口,就贤者、勇者而言却正是探索的动力。
无论康有为的变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还是张謇的发展实业,都是为了从贫弱中把中国拯救出来。
拯救 这个词语,说一说是相当容易的,实行起来却颇难,不仅可能伴随着血和泪,而且需要有舍生忘死的精神。
即使见不到血污,踏实肯做的作风、细致创新的观念,也是孜孜不倦工作的底色。
张謇一生不懈兴办实业,关注教育,与他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做法分不开。
在我们历史上纯粹讲求理论的人不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人却不多,张謇一生的活动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杜绝了空洞的理论说教。
吴良镛先生曾在文章中说: 张謇规划建设思想的形成根植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方法论。
他治学处事主张理论实践相结合 张謇自己认为,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


张謇,南通人,1894 年考中状元,成为翰林院修撰。
当时甲午战争,中国败绩,国事日颓。
实业救国 的思想在张謇脑中萌芽、茁壮开来,自 1895 年起他陆续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 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大生二厂,大生三厂,大生副厂。
并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 拥有 10 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
之后,张謇又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兴建了天生港口和发电厂,在城镇之间开通了公路。
南通因此也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述说张謇这些人人尽知的业绩,其实是想复述他实事求是,兴办实业的独特思想。


同时,张謇也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教育看似是人之常情,实际好多人手中有了几个钱之后,最容易遗忘的就是教育。
大概教育是难以立杆见影的事物,只知眼前利益而无宽阔胸怀和长远见识的人,不能明晓其中深意。
张謇 父教育,母实业 的思想,突破了我们熟知的 治贫先治愚还是治愚先治贫 的思索套路。
他在兴办实业的同时,没有忘记文化教育事业。
1902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民立通州师范学校,1905 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 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 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
1912 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
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


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
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蚕桑讲习所,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
(据《南通档案局(馆) 南通名人 史海先贤》)取得这些功绩,固然在于这位先贤辩证理解实业和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他不断向外国学习,不断实际操作的产物。
1903 年,张謇考察了日本,参观了 35 个教育机构和 30 个农工商单位。
他发现,两国有许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日本解决得很好,在中国却是障碍重重,或者根本解决不了。
主因在于两国政治不同,第一,日本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第二,在日本权力受到广泛的制约。
中国落后的病根,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只寄希望于宫廷斗争,光绪皇帝重掌大权,或者仅仅依靠思想开明的地方督抚来推行新政,都不是根本办法,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立宪运动。
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到上海时,张謇专程前来与载泽、端方、戴鸿慈等商谈,并发起商、学两界公宴为他们洗尘。
可惜,宪政最终惨不忍睹,徒有虚名。


张謇不是把政治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第一人,这位体制内的人物,对皇权没有批判之意,只是为国家好,那时朝廷内的立宪派多是如此。
他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教育和实业。
他说: 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 , 不广实业,则学又不昌 ,认为实业和教育事业是相辅相成的, 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 。
这些话,如果出自今日,并不新奇,但在二十世纪初叶,就相当的振聋发聩。
正因为这一坚定的理念,一个个工厂,一座座学校才得以诞生。
更难得的是,张謇不忘中国实际发展水平,主张立学须从小学开始,坚持从基础做起,认为有些人主张办学应从大学办起的观点是错误的。
他指出: 凡事须由根本作起,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
人到了急迫的时候,最易浮躁,最易忘掉基矗张謇却冷静客观分析实际情况,这不仅在那时难得,现在做到这一点也不是易事。


远见,可以是别人永远也没有的见识,也可以是别人当时没有后来却有的见识,更可以是人人都懂却没有办法落实的见识,张謇把三者几乎全包了。
只说抓基础教育这一项,后人中能有几个可以脸不红去见他?

358765  43219   87654


小库网-随机推荐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