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一场颠覆弱国无外交的事,这群大清志士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小库网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内积极实行代议制等西方政治制度,对外也效仿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开始在周边积极推行扩张政策。
而以总理衙门大臣奕?和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清朝官僚集团,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动力要远远低于对于维护他们个人政治权力的动力。
他们目光短浅、苟且偷安,经常幻想着以金钱换取暂时的和平。
在近代的各种对外战争与交涉场合,外界的强大军事压力固然存在,但誓死争取与苟且偷安的态度,也对最终的局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遗憾的是,清朝的官僚体系中,为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的奴才占了大多数,为整个王朝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进行规划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现象从左宗棠、曾纪泽等人对西北领土的捍卫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各海洋列强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的国门后,俄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亦不甘落后,虎视眈眈地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觊觎着中国的领土。
恭亲王奕?在咸丰十年(1860年)所上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中,曾经将俄国列为外部的第一大威胁,他称俄国为“肘腋之 患”,而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
完颜崇厚(1826~1893年),清末大臣。
俄罗斯是地跨欧亚大陆的一个国家,在清朝的康熙朝以前,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中国。
但是与康熙皇帝同一时 期统治俄国的彼得大帝开始大力实行政治改革,进行一系列向西方学习、建立近代社会制度的改革,建立正规陆军、海军,实现农业工业化,鼓励工商业,开办工 厂,办报纸,开办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创办俄罗斯第一个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设立国家科学院,使得俄罗斯“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光荣的舞台”。
在清朝还沉溺于“盛世”的氛围中时,彼得大帝化装为平民亲自前往欧洲各国游历,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甚至下令俄罗斯人剪掉浓密的胡子,以显得“文明”一 些。
而在同时,中国的清朝却在下令所有的人民必须将头发剃成满族人的样子,脑后留一条长长的辫子。
一位历史学家准确地指出:“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
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二百年认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
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否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通过彼得大帝时代的征战,俄罗斯获得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出海口,也取得了一个“了解欧洲的窗口”。
在东方,俄罗斯则一直致力于 从中国夺取更多的领土并在远东地区获取一个不冻港。
伊犁是清朝新疆的一个府,驻扎着伊犁将军作为最高领导。
伊犁河谷不仅农业发达、矿藏丰富,而且战略地位重要,是通往南疆的要津,控制了伊犁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新疆。
驻扎在新疆的高级官员几乎全是满族旗人,他们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不断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在清朝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中亚地区的一个冒险家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并于同治九年(1870年)自立为北疆的统治者。
俄国总督考夫曼借这个机会,于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占领伊犁。
同治十二年(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命平定陕甘回民起义。
955861
23765
43298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