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库平台



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友情故事  故事列表  外语歌曲  碰撞音效  电子商务源码  看电视剧  在线聊天对话生成器  学习jQueryUI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小库网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注释》

(1)信:(shēn)此处为“伸”的意思,即展开或者伸直。在《易·系辞下》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之神,以致用也。”在《周礼·考工记》中,“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在《汉书·律历志》中,“丈者,张也。引者,信也。”

(2)不知类:指的是不能区分轻重,追求表面忽略本质的行为。


《译文》

孟子说:“有个人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不痛也不妨碍做事,如果有人能够让它伸直,即使跑去秦国楚国去治疗,也不会嫌远,这是因为他的无名指不像正常人,手指不像正常人,还知道厌恶;若良心不如他人,却不知自省,这便是轻重缓急不分,舍本逐末了。


《评析》

此段文言文引自孟子,借无名之指弯曲不能伸直为喻,深刻阐述了人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自身不足的觉察与改恶从善的意愿。短短数语,既体现了孟子的敏锐观察与高超表达,又饱含了丰富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孟子首先设定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一个人无名指弯曲不能伸直,虽然不危及生命,但足以引起人的不安。人们为了治疗这个小小的缺陷,不惜长途跋涉,求助于远方的名医。这是因为人们本能地厌恶身体的缺陷,追求完美与健康。

但孟子话锋一转,指出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人们在道德品质上的缺陷。他说:“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身体的缺陷显而易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改正,但心灵的缺陷却往往被忽视。人们容易看到别人手指的弯曲,却难以看到自己内心的扭曲。即使内心充满了邪恶与不足,也往往自以为是,不思悔改。

孟子在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论述更加鲜明有力。他通过身体的缺陷来类比心灵的缺陷,提醒人们应当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注心灵的健康。这是一种高超的说理艺术,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

此外,孟子的这段话还体现了他的人性观和教育观。他认为人性本善,但也承认人性有恶的一面。因此,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实现人性的完善。

这段文言文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告诫我们,人应当时刻警醒自己的不足,不仅要关注外在的形象,更要关注内在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与完善。这也是孟子一贯倡导的做人之道:追求内在的美与善,而非外在的华而不实。




小库网-更多推荐

三国演义歇后语看图猜一猜
职场故事亲情故事在线工具
中文转换盲文时间在线转换工具长度面积单位转换
精品软件其他软件中文歌曲
复盘项目门铃音效闪白音效
网页设计书籍会记类书籍宠物百科书籍
女生头像春节女生头像古风服务器应用源码
车牌号码及归属地特殊符号大全素材
价值学习认字中文转换成盲文
上古神话秦朝历史商朝历史
夏商周汉书梁书
旧五代史网络单机茶酒类
学习CSS学习Bootstrap4学习Vue.js

欢迎您来到小库网!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