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礼记  锅碗瓢盆敲打乐器  双人五子棋  tiktok副业  产品运营书籍  少儿英语书籍  女生头像古风  看电影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小库网



  • gōngsūnchǒuwènyuēdāngguǎnzhòngyànzhīgōng
  • mèngyuēchéngrénzhīguǎnzhòngyànérhuòwènzēng西yuēshúxiánzēng西rányuēxiānzhīsuǒwèiyuēránguǎnzhòngshúxiánzēng西rányuèyuēěrcéngguǎnzhòngguǎnzhòngjūnzhuānxíngguózhèngjiǔgōnglièbēiěrcéngshì
  • yuēguǎnzhòngzēng西zhīsuǒwéiérwèiyuànzhī
  • yuēguǎnzhòngjūnyànjūnxiǎnguǎnzhòngyànyóuwéi
  • yuēwàngyóufǎnshǒu
  • yuēruòshìzhīhuòshènqiěwénwángzhībǎiniánérhòubēngyóuwèiqiàtiānxiàwángzhōugōngzhīránhòuxíngjīnyánwàngruòránwénwáng
  • yuēwénwángdāngyóutāngzhìdīngxiánshèngzhījūnliùzuòtiānxiàguīyīnjiǔjiǔnánbiàndīngcháozhūhóuyǒutiānxiàyóuyùnzhīzhǎngzhòuzhīdīngwèijiǔjiāliúfēngshànzhèngyóuyǒucúnzhěyòuyǒuwēiwēizhòngwánggànjiāojiēxiánrénxiāngxiàngzhījiǔérhòushīzhīchǐfēiyǒumínfēichénránérwénwángyóufāngbǎishìnánrényǒuyányuēsuīyǒuzhìhuìchéngshìsuīyǒudàishíjīnshíránxiàhòuyīnzhōuzhīshèngwèiyǒuguòqiānzhěéryǒumínggǒufèixiāngwénérjìngéryǒumíngǎimíngǎixíngrénzhèngérwàngzhīnéngqiěwángzhězhīzuòwèiyǒushūshízhěmínzhīqiáocuìnüèzhèngwèiyǒushènshízhězhěwéishízhěwéiyǐnkǒngyuēzhīliúxíngzhìyóuérchuánmìngdāngjīnzhīshíwànshèngzhīguóxíngrénzhèngmínzhīyuèzhīyóujiědàoxuánshìbànzhīréngōngbèizhīwéishíwéirán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1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出生在齐国。

2当路:指掌握权力,执政。

3许:意为兴旺,复兴。

4曾西:他的本名是曾申,字子西,出生在鲁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儿子。

5吾子:是对朋友的亲切称呼,类似于现在的“老兄”、“兄弟”。

6蹴然:形容人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7先子:指已经去世的长辈,在这里特指曾西的父亲曾参。

8艴然:描述人恼怒的神态。

9曾:副词,意为竟然、居然。

10为:此处的“为”和“谓”意思相同,都是指认为。

11由:此处的“由”和“犹”意思相同,都是指好像。

12百年而后崩:据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这里的百年是形容人寿命长。

13周公:本名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他协助武王打败了纣王,统一了天下,又辅助成王稳定了天下,是鲁国的开国之君。

14作:在这里是作为量词使用,类似于现代口语中的“起”。

15相与:双音副词,意为共同。

16辅相:双音动词,意为辅助。

17鎡基:是一种农用工具,类似于现在的锄头。

18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现代的驿站。


《译文》

公孙丑问道:“您如果在齐国主政,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复兴吗?”

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仅仅知道管仲、晏子而已。曾经有人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谁强些?’曾西不安地说:‘他是先父所敬畏的人。’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相比,谁强些?’曾西马上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把我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君上的信赖是那样专一,操持国家的大政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少。你为什么竟把我和他相比?’”停了一会儿,孟子又说:“管仲是曾西不愿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跟他相比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助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助景公名扬诸侯。管仲、晏子难道还不值得学习吗?”
孟子说:“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像您这样说,我的疑惑便更深了。像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百年才崩殂,他推行的德政,却没能统一天下;直到武王、周公继承了他的事业,然后才大大地推行了王道,才统一了天下。现在您把统一天下说得那么容易,那么,难道周文王也不足以效法了吗?”

孟子说:“文王谁又能比得上呢?从汤到武丁,贤明之君兴起多达六七个,天下的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时间一久便很难转变。武丁使诸侯来朝并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中运转小球一样。纣王的年代距武丁时并不太久,当时的世家耆老、善良习俗、先民遗风、仁惠政教还有幸存的,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一批都是贤德的人共同辅佐,所以历经长久才亡国。”“当时,没有哪一尺土地不是纣王所有,没有哪一个百姓不是纣王臣属,即便这样,文王还是凭着方圆一百里的土地而兴旺发达,所以是相当不容易的。齐国有句俗话:‘即使很聪明,还须趁势而起;即使有锄头,还得等待农时。’当今之世要推行王政,就容易了:即便在夏、商、周最兴旺发达的时候,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土地超过方圆一千里的,现在齐国却有这么辽阔的国土了;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处处相闻,一直传到四方边境,齐国有这样稠密的人口了。国土不必再开拓了,百姓也不必再增加了,只要实行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止得了。”“统一天下的贤明君主的未曾出现,从来没有如今这样长久过;老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摧残折磨,也从来没有如今这样厉害过。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设置驿站传达政令还迅速。’如今这个时代,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欢迎它,就如同倒挂着的人被解救了一般。所以,用古人一半的事,必将完成两倍于他们的伟业,也只有当今这个时代才行。”


《评析》

此段文言文为孟子与公孙丑之间的对话,内容围绕齐国能否再次出现如管仲、晏子般的功业以及施行仁政的时机问题展开。这段对话中,孟子的言辞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对仁政理念的坚定信仰,以及对时局机会的敏锐把握。

首先,从公孙丑的发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齐国能否重现管仲、晏子时期辉煌的渴望。管仲、晏子作为齐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政治家,他们的功业被后人传颂不衰。公孙丑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了当时许多齐国人的心声。

然而,孟子对于管仲、晏子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管仲虽然辅佐齐桓公称霸,但其专权行径和卑微的功业并不值得称道。通过曾西与管仲的对比,孟子进一步贬低了管仲的地位。这种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显示了孟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对道德标准的坚守。

在论及施行仁政的时机时,孟子提出“乘势”与“待时”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文王在百里之地施行仁政而王天下的历程艰难,但那是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如今,齐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加之时局动荡、民心思变,正是施行仁政的大好时机。此外,孟子还引用了孔子的“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来强调当前推行仁政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整段文言文展现了孟子的雄辩之才和深邃思想。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对时局的敏锐观察来把握历史机遇;通过引用孔子的话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孟子的言辞既充满了对仁政理念的热情推崇,也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

此外,这段文言文还展现了孟子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案例来加强论点的特点。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一句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孟子对历史机遇的重视,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又如引用孔子的话和齐国人的俗语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既显示了孟子学识渊博,也增加了论点的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孟子政治思想和辩论才华的集中展现。通过深入分析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孟子的观点态度、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世界和政治主张同时也感受到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