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网站打包生成app  颜色值在线转换  AutoCAD软件  人工智能书籍  男生头像阳光  计数统计源码  小程序源码  清纯美女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小库网



  • wànzhāngwènyuēkǒngzàichényuēguīláidǎngzhīxiǎokuángjiǎnjìnwàngchūkǒngzàichénzhīkuángshì
  • mèngyuēkǒngzhōngdàoérzhīkuángjuànkuángzhějìnjuànzhěyǒusuǒwéikǒngzhōngdàozāi
  • gǎnwènwèikuángyuēqínzhāngzēngzhěkǒngzhīsuǒwèikuáng
  • wèizhīkuángyuēzhìxiāoxiāorányuēzhīrénzhīrénkǎoxíngéryǎnyānzhěkuángzhěyòuxièjiézhīshìérzhīshìjuànshìyòu
  • kǒngyuēguòménérshìhànyānzhěwéixiāngyuànxiāngyuànzhīzéiyuēwèizhīxiāngyuàn
  • yuēshìxiāoxiāoyánxíngxíngyányuēzhīrénzhīrénxíngwèiliángliángshēngshìwéishìshànyānránmèishìzhěshìxiāngyuàn
  • wànyuēxiāngjiēchēngyuànrényānsuǒwǎngérwéiyuànrénkǒngwéizhīzéizāi
  • yuēfēizhīzhītóngliúshìzhīzhōngxìnxíngzhīliánjiézhòngjiēyuèzhīwéishìéryáoshùnzhīdàoyuēzhīzéikǒngyuēérfēizhěyǒukǒngluànmiáonìngkǒngluànkǒukǒngluànxìnzhèngshēngkǒngluànyuèkǒngluànzhūxiāngyuànkǒngluànjūnfǎnjīngérjīngzhèngshùmínxīngshùmínxīngxié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
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注释》

(1)陈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故都位于今淮阳县。

(2)“盍”在此处表示“何不”的意思,源自《左传》等古籍中的用法。

(3)“党”在此处指朋辈,即意气相投的人,源于《周礼》等书的用法。

(4)“狂”形容志向远大,狂放不羁的形态,取自《左传》和《论语》中的描述。

(5)“简”在此处表示怠慢、倨傲的意思,源自《诗经》和其他古籍的用法。

(6)“狷”意为拘谨、正直,来自《国语》和《论语》中的描述。

(7)琴张,据推测即子张,是孔子的学生,来自陈国阳城。

(8)牧皮,人名不详,可能是孔子的学生。

(9)“嚐”在此处表示自满、大言不惭的意思。

(10)“夷”在此处描述无状无象无声之“道”的平常、常法、常道之意,源于《易经》和其他古籍的用法。

(11)“原”在此处通“愿”,表示愿望、希望之意。

(12)“贼”意为伤害、坑害,取自《诗经》和其他古籍的描述。

(13)“阉”在此处表示曲意逢迎的意思。

(14)“恶”在此处表示羞耻、羞愧之意,取自《诗经》和其他古籍的用法。

(15)“经”在此处表示治理、度量之意,源于《易经》和其他古籍的描述。“经纶”意为治理,整理自唐玄应《一切经言义》的解释。


《译文》

万章问:“孔子在陈国时曾说:‘为何不回去呢?我的那些学生虽然放荡不羁,但却并不骄傲怠慢,始终积极进取却不忘初心。"孔子在陈国时怎么会想起在鲁国的那些狂放的学生们呢?”
孟子回答:“孔子认为‘若不能获得既不过激又不保守的相宜之道,那是否只能选择狂放不羁或拘谨正直?狂放不羁的人有进取精神,拘谨正直的人则有所不为。’孔子难道不期望找到既不过激又不保守的相宜之道吗?由于无法确保获得,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万章再次提问:“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狂放不羁呢?”
孟子回答:“如琴张、曾皙、牧皮这些人,孔子便称他们为狂放不羁之人。”万章继续追问:“为什么说他们狂放不羁呢?”孟子解释道:“他们志向远大却又自负,常常说‘古人如何,古人如何。’然而用常理审视他们的行为,却发现他们的言辞掩饰不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并未真正做到狂放不羁的行为,却渴望与那些不屑于与不洁之士为友的人交往,这比狂放不羁又逊色一筹。孔子曾说:‘路过我家门前而不进我的房中,我并不感到遗憾。这些人只是沉溺于好好先生的满足,对于天地、国家的发展规律是一种伤害。’”
万章接着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只满足于好好先生呢?”
孟子回答:“什么是志向远大却又自负?就是言论与行为不相符,他们总是说:‘古人如何,古人如何。’然而他们自己的行为为何又显得如此孤立无援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好好生活就够了。迎合拍马逢迎世俗之人,便是只满足于好好先生。”万章继续提问:“整个乡村的人都称赞有愿望的人,到处都有这样有愿望的人,可孔子却认为他们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伤害,这又是为何呢?”
万章继续追问:“为什么说他们狂放不羁呢?”
孟子阐述道:“想要否定他们却找不到明显的过错,想要讽刺他们却无从讽刺。他们与市俗人同流合污,融入了浑浊的社会,表面上看似忠诚正直,行为举止好像很廉洁,广受欢迎,自命不凡,却无法走上尧、舜的道路。因此,他们被称为‘对天地和国家发展规律造成伤害’的人。孔子曾说:‘我羞于似是而非之人,恐其混淆真正的禾苗;羞于巧言令色之辈,恐其迷惑最佳行为之道;羞于尖酸刻薄、巧言善辩之人,恐其混淆真诚信实;羞于郑国之音,恐其扰乱真正的雅乐。我羞于紫色,恐其夺走朱红色的地位;羞于只有乡愿之人,恐其损害国家发展规律。’君子只需回归治理的根本。治理得当,百姓便会繁荣昌盛,百姓兴旺,邪念自然不生。”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在这段对话中,以孔子的观点作为引子,深入阐述了“狂”、“狷”与“乡原”三种人性格特点及其在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先,孟子引用了孔子的话,“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但在不能达到中庸之道的情况下,孔子宁愿选择“狂”与“狷”。孟子通过孔子的观点,展示了他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即当不能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时,也应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狂”与“狷”,而不是随波逐流、无为而治的“乡原”。

接着,孟子进一步解释了他对“狂”、“狷”与“乡原”的理解。他认为,“狂”者是那些志向高远、敢于进取的人,他们尽管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但他们始终坚守道德原则,不忘初心,敢于追求理想。而“狷”者则是那些有所不为的人,他们虽然不能达到“狂”者的境地,但他们至少拒绝了那些不洁的事物,有所坚守。至于“乡原”,则是那些只知道顺应世俗、迎合众人的人,他们看似忠诚正直,实则虚伪狡诈,他们的存在对于道德的破坏力最大,因此被孔子称为“德之贼”。

这段文字中,孟子运用了明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将“狂”、“狷”与“乡原”形象地比喻为不同的人格特质,使得抽象的道德观念具象化,形象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孟子还运用了排比句,突出了“乡原”的恶劣影响,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展现了孟子独特的道德观和人性理论,他倡导人们在不能达到中庸之道的情况下,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随波逐流、无为而治。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学者,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修养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