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古典名著   百家姓  二刻拍案惊奇  颜色值在线转换  影视动画软件  掌声音效  各国首都列表  各国区号代码  车牌号码及归属地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小库网



  • yǒuwéishénnóngzhīyánzhěxíngchǔzhīténgzhǒngménérgàowéngōngyuēyuǎnfāngzhīrénwénjūnxíngrénzhèngyuànshòuchánérwéiméngwéngōngzhīchǔshùshírénjiēkǔnzhīwéishí
  • chénliángzhīchénxiàngxīnlěiérsòngzhīténgyuēwénjūnxíngshèngrénzhīzhèngshìshèngrényuànwéishèngrénméng
  • chénxiàngjiànxíngéryuèjìnxuéérxuéyānchénxiàngjiànmèngdàoxíngzhīyányuēténgjūnchéngxiánjūnsuīránwèiwéndàoxiánzhěmínbìnggēngérshíyōngsūnérzhìjīnténgyǒucānglǐnshìmínéryǎngxián
  • mèngyuēzhòngérhòushíyuēránzhīérhòuyuēfǒuguànyuēguànyuēguànyuēguànyuēzhīzhīyuēfǒuzhīyuēwèizhīyuēhàigēngyuēzèngcuàntiěgēngyuēránwéizhīyuēfǒuzhī
  • xièzhěwéitáotáoxièzhěwéinóngzāiqiěwéitáoshějiēzhūgōngzhōngéryòngzhīwèifēnfēnránbǎigōngjiāozhīdànfányuēbǎigōngzhīshìgēngqiěwéi
  • ránzhìtiānxiàgēngqiěwéiyǒurénzhīshìyǒuxiǎorénzhīshìqiěrénzhīshēnérbǎigōngzhīsuǒwéibèiwéiérhòuyòngzhīshìshuàitiānxiàéryuēhuòláoxīnhuòláoláoxīnzhězhìrénláozhězhìrénzhìrénzhěrénzhìrénzhěréntiānxiàzhītōng
  • dāngyáozhīshítiānxiàyóuwèipínghóngshuǐhéngliúfànlàntiānxiàcǎochàngmàoqínshòufánzhídēngqínshòurénshòuniǎozhīdàojiāozhōngguóyáoyōuzhīshùnérzhìyānshùnshǐ使zhǎnghuǒlièshānérfénzhīqínshòutáoshūjiǔyuèérzhùzhūhǎijuéhànpáihuáiérzhùzhījiāngránhòuzhōngguóérshídāngshìshíniánwàisānguòménérsuīgēng
  • hòujiàomínjiàshùshóuérmínrénrénzhīyǒudàobǎoshínuǎnérjiàojìnqínshòushèngrényòuyōuzhīshǐ使xièwéijiāorénlúnyǒuqīnjūnchényǒuyǒubiézhǎngyòuyǒupéngyǒuyǒuxìnfǎngxūnyuēláozhīlàizhīkuāngzhīzhízhīzhīzhīshǐ使zhīyòucóngérzhènzhīshèngrénzhīyōumínérxiágēng
  • yáoshùnwéiyōushùngāoyáowéiyōubǎizhīwèiyōuzhěnóngfēnréncáiwèizhīhuìjiàorénshànwèizhīzhōngwèitiānxiàrénzhěwèizhīrénshìtiānxiàrénwèitiānxiàrénnánkǒngyuēzāiyáozhīwéijūnwéitiānwéiwéiyáozhīdàngdàngmínnéngmíngyānjūnzāishùnwēiwēiyǒutiānxiàéryānyáoshùnzhīzhìtiānxiàsuǒyòngxīnzāiyònggēngěr
  • wényòngxiàbiànzhěwèiwénbiànzhěchénliángchǔchǎnyuèzhōugōngzhòngzhīdàoběixuézhōngguóběifāngzhīxuézhěwèinénghuòzhīxiānsuǒwèiháojiézhīshìzhīxiōngshìzhīshùshíniánshīérsuìbèizhīzhěkǒngsānniánzhīwàiménrénzhìrènjiāngguīgòngxiāngxiàngérjiēshīshēngránhòuguīgòngfǎnzhùshìchángsānniánránhòuguīxiàzhāngyóuyǒuruòshèngrénsuǒshìkǒngshìzhīqiángzēngzēngyuējiānghànzhuózhīqiūyángzhīhàohàoshàngjīnnánmánjuéshézhīrénfēixiānwángzhīdàobèizhīshīérxuézhīzēngwénchūyōuqiānqiáozhěwèiwénxiàqiáoéryōuzhěsòngyuēróngshìyīngjīngshūshìchéngzhōugōngfāngqiěyīngzhīshìzhīxuéwéishànbiàn
  • cóngzhīdàoshìjiàèrguózhōngwěisuīshǐ使chǐzhītóngshìshìzhīhuòchángduǎntóngjiàxiāngruòqīngzhòngtóngjiàxiāngruòduōguǎtóngjiàxiāngruòxiǎotóngjiàxiāngruò
  • yuēzhīzhīqínghuòxiāngbèihuòxiāngshíbǎihuòxiāngqiānwànértóngzhīshìluàntiānxiàxiǎotóngjiàrénwéizhīzāicóngzhīdàoxiāngshuàiérwéiwěizhěnéngzhìguójiā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
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
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榖,五榖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曾子曰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注释》

1神农氏之学说,被称为神农之言。神农氏,与伏羹氏、燧人氏并称为“三皇”,主要贡献在于引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故名“神农”。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都假借古代圣贤之名来宣传自己的学说,农家便以“神农之言”为标榜。

2许行,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平事迹不详。

3踵,在此指脚后跟。

4廛,指古代城市平民的住所和土地。氓,指迁移的人口。

5穿粗麻衣,编织草鞋,织造草席以谋生。衣,动词,表示穿;褐,粗麻制成的短衣;屦,草鞋。

6陈良,楚国的儒家学者。陈相、陈辛,都是陈良的门生。

7饔飧,分别指早餐和晚餐。饔,早餐;飧,晚餐。

8厉,意为剥削、虐害。

9炊具中的釜是金属锅,甑是瓦制的炊具。爨指烧火做饭的过程。铁则指农具中铁制品的使用。

10舍,在此相当于“啥”,表示一切物品或事物的意思。

11宫中,此处指家中。在古代,无论贵贱的住所都可以称为“宫”,直到秦汉后才专指帝王的居所。

12大人,在此指有身份地位的人,与后文提到的“小人”形成对比。

13路,表示奔波、劳累的意思。

14敷,表示推广、施行的意思。

15瀹济漯,指疏导济水和漯水的过程。瀹,疏导;济漯,济水和漯水的并称。

16后稷,传说中为周的始祖,名弃。在尧帝时期担任农师之职。

17树艺,指种植技术或农业活动。

18契,传说中殷的祖先的名字。在尧帝时期担任司徒之职。

19放勋,为尧的称号。放表示大,勋表示功劳,原为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成为尧的专用称号。

20劳之来之,劳和来均读去声,意为劝勉和慰劳。

21皋陶,人名,相传在虞舜时期担任司法官。

22易,在此表示整治或治理的意思。

23倍同“背”,意为背叛。

24治任,指准备行李或行装的过程。治表示整理,任表示负担或装备。

25秋阳以暴之句中的秋阳指的是夏历五六月间的阳光(相当于现今的夏阳)。暴同“曝”,意为晒。皜皜形容光明洁白的样子。

26鴃,指伯劳鸟。

27“戎狄膺荆舒是惩”句引自《诗经?鲁颂?闷官》。膺表示击退;惩表示抵御;戎狄代表北方的异族;荆、舒代表南方的异族。

28市贾不贰中的贾通“价”,表示价格没有两样或一致的意思。

29五尺之重句表示古代尺寸较现代短五尺约等于现在三尺多一点的长度。

30倍蓰在此表示倍数关系倍指一倍蓰指五倍。后文提到的什、百、千、万也都是指倍数关系。

31巨屦小屦分别指粗糙的草鞋和精致的草鞋代表不同质量或类型的鞋子。

32此表示并列或平列的关系连接两个相对的概念或事物。

33振通“赈”在此表示救济或赈济的行为。

34纷纷然形容忙忙碌碌的样子展现了一种繁忙的景象。


《译文》

有一位信奉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登门谒见滕文公,告诉他说:“我这从远方来的人听说您要实施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文公给了他住处。
他的门徒好几十人,都穿着粗麻编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到滕国,也对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您也是圣人了。我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了许行,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以前所学而向许行学习。
有一天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确实是个贤明的君主,即便如此,还不算真懂得大道理。贤人要和人民一道种地吃饭,一起自己做饭,通过这种方式做到境内大治。如今滕国有谷仓,有存财物的府库,这都是损害百姓来奉养自己,又怎么能叫做贤明呢?”
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粮食才吃饭吗?”
陈相说:“对。”
“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不,许先生只穿粗麻编织的衣。”
“许先生戴帽子吗?”
答道:“要戴的。”“戴什么帽子?”
答道:“戴白绸帽子。”
“是自己织的吗?”
答道:“不,用粟米换来的。”
“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答道:“因为怕耽误干农活。”
“许先生用铁锅瓦罐做饭,用铁器耕种吗?”
答道:“是这样的。”
“自己做的吗?”
答道:“不,用粟米换来的。”
“农夫用粟米换取锅碗瓢盆和农具,不能说损害了瓦匠铁匠;那瓦匠铁匠用他们的产品来换取粟米,又难道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先生为什么不亲自干瓦匠活铁匠活,做出各种工具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和各种工匠做买卖?为什么这样不怕麻烦?”陈相答道:“各种工匠的活计本来就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又来干的。”“难道治理天下的活计就独独能够一边种地一边来干的吗?官吏有官吏的工作,百姓有百姓的工作。一个人要立身行事,需要各种手工业者为之服务。如果每件东西都要自己制造才去用它,那就等于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我说,有的人劳动脑力,有的人劳动体力;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被管理者向别人提供吃穿用度,管理者的吃穿用度仰仗于别人,这是普天之下的通则。“
在尧的那个时代,天下还是一片洪荒,大水乱流,四处泛滥,草木茂密地生长,鸟兽快速地繁殖,谷物却没有收成,飞禽走兽威逼人类,华夏大地遍布它们的足迹。只有尧一个人为这事忧虑,于是选拔舜来总管治理工作。舜命令伯益主持放火工作,伯益便将山野沼泽分割成块逐片焚烧,迫使鸟兽逃跑隐匿。禹又疏浚九河,把济水漯水疏导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泗水,引导众水流入长江,这样中国人民才可以种地吃上饭。在这一时期,禹八年奔波在外,好几次经过自己家门都忙得不能进去,即使他想种地,做得到吗?“
后稷教导百姓种庄稼,栽培谷物。谷物成熟了,老百姓便得到了养育。人类的规律是这样的:光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育,那也和禽兽差不多。圣人为这事忧虑深重,便让契做了司徒,教育百姓明白人际的伦常关系——父子间的骨肉之亲,君臣间的礼义之道,夫妻间的内外之别,老少间的尊卑之序,朋友间的诚信之德。尧每天督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所,然后再赈济穷困施以恩惠。圣人为百姓考虑达到这样的程度,还挤得出时间来种地吗?
“尧为得不到舜而忧虑,舜为得不到禹和皋陶而忧虑。为了自己的百亩之田种得不好而忧虑的,那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作惠;教导大家都学好,叫作忠;为天下找到好人才,叫作仁。因此,把天下禅让给人家容易,为天下找到好人才很难。所以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是伟大!只有天最伟大,也只有尧能效法天。尧的圣德浩荡无边,老百姓日日受其恩惠习惯了都不知有这人存在了!舜真是个好君主!天下坐得稳如泰山,却不去享受它,占有它!’尧舜治理天下,难道不用心思吗?只是不把这心思用于如何种地罢了。“我只听说用中国的方式来改变四夷的,没有听说过用四夷的方式来改变中国的。陈良土生土长在楚国,却喜欢周公和孔子的学说,北上中国来学习。北方的读书人,没有人能超过他的,那真是所谓豪杰之士啊!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老师一死,竟然背叛了他!“从前,孔子死了,守孝三年之后,门徒们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去前,走进子贡住处作揖告别,相对而哭,都泣不成声,这才回去。子贡又回到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再住了三年才回去。过了些时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些像圣人,便想像服事孔子那样服事他,勉强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行。比如曾经用江汉之水洗涤过,曾经在夏日之下暴晒过,真是白得不能再白了。’如今许行这南蛮子,说话就像鸟叫,也敢来非议我们祖先圣王之道,而你俩却违背师道去向他学,那就和曾子大不相同了。我只听说过鸟儿飞出幽暗的山谷迁往高大的树木,没听说过离开高大的树木再飞进幽暗的山谷的。《鲁颂》说过:‘戎狄,要抵抗它;荆楚,要惩罚它。’周公尚且要攻击楚国这样的南方蛮子,你们却去向他学习,真是越变越坏了。”

陈相说:“如果按许子说的办,市场上的物价就能一致,举国之中没有欺诈,即使打发个小孩子上市场,也没有人会欺骗他。布匹丝绸的长短相同,价钱便一样;麻线丝棉的轻重相同,价钱便一样;谷米的多少相同,价钱便一样;鞋的大小相同,价钱便一样。”
孟子说:“各种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想让它们价钱一致,只是扰乱天下罢了。用料做工粗劣的鞋和用料做工精致的鞋一样的价钱,人们肯干吗?按许子说的办,是带领大家去偷工减料,走向虚伪,哪里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孟子对于许行的批评和他自己的政治理想的阐述。全文通过孟子与陈良的对话,论述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治世理念,以及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

首先,孟子对许行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思想,认为这是一种“厉民而以自养”的行为。这是孟子对“耕者有其饭,织者有其衣”的小康理想的否定,他认为,这种理想只能满足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理想。

在反驳许行的同时,孟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是精神劳动,而不是物质劳动。这一观点,突破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

此外,孟子在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例子,如尧舜治水、后稷教民稼穑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例子既有历叚感,又有实例性,使得孟子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修辞手法上,孟子运用了大量的反问、设问等手法,使得全文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同时,他的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使得复杂的哲学观点变得易于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他通过对许行的批评,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独特的哲学眼光。同时,他的修辞手法,也使得这段文言文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