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本站地址:  

返回首页   返回儿童科普   毒鸡汤  喻世明言  春秋  图片格式在线转换  中文歌曲  爆炸音效  邮件类源码  常用电话列表 


咸鱼,吃还是不吃?-儿童科普知识-小库网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率很低的癌症。
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
但是,它却分外偏爱华南地区的人们。
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男性中它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女性中也有十万分之五到十。
在广东的某些地区甚至高达十万分之五十。
  1970年,有学者提出这一现象可能是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基因不同、过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咸鱼。
EBV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病毒,并非华南独有,也就没有引起太多注意。
至于基因,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地之后,还保持着鼻咽癌的高发生率;但是他们的后代,发生率就开始下降了。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移民后代逐渐放弃了祖辈的生活方式所致。
所以,基因因素也就不那么引人关注。
  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咸鱼身上。
不过膳食对于癌症的影响,研究起来并不容易——起码,不能拿人做对照实验。
多数的研究都是“病例-对照”调查。
做得比较完善的是1986年发表的针对香港青年的调查。
那项研究找到了250名鼻咽癌患者作为“病例”,让他们各自提供一名很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亲戚或者朋友,这样得到了250名没有鼻咽癌的“对照”。
通过问答的方式,让他们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并且通过他们的母亲了解他们儿童时代的饮食构成。
最后,这项研究获得了127组“病例-对照”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导致鼻咽癌的最显著因素是儿童时代食用咸鱼。
当然,这并不是说吃了咸鱼就一定会得鼻咽癌,而是如果儿童时代吃咸鱼会让得鼻咽癌的比例大大增加。
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香港青年中的鼻咽癌患者有90%以上是吃咸鱼,尤其是儿童时代吃咸鱼导致的”。
其它的 几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支持了咸鱼增高鼻咽癌风险的结论。
所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意思是它对人体的致癌能力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在小鼠实验中,类似的结果也可以被观察到。
  为什么咸鱼,尤其是中式咸鱼,具有致癌能力呢?据推测,咸鱼是鱼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的产物,中式咸鱼有脱水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亚硝基化合物。
这些亚硝基化合物,比如亚硝基二甲胺,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
但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诱发鼻咽癌的机制则还不清楚。
不过,人类判处一种食物“致癌罪”并不需要完全水落石出的证据,前面的那些“病例-对照”研究和动物实验就已经足够定罪了。
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中,明确指出有充分致癌证据的膳食因素分别是肥胖、酗酒、黄曲霉素和中式咸鱼。
我们通常津津乐道的那些洋“致癌食物”反倒榜上无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咸鱼这样的食物会“致癌”。
一方面,这些东西是传统、天然、没有经过工业加工的。
我们又很容易把古人“不知道得了癌症”混同于他们“没有得过癌症”,于是很纯真地相信祖先们吃的东西就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鼻咽癌这样的病发生率很低,即使是广东的那些“高发地区”,发病总量也是很低的。
十万人中的一个还是几十个,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多数吃咸鱼的人来说,并不会就此患上鼻咽癌。
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告诉我们:经常性地吃咸鱼,尤其是在儿童时代经常性地吃,会把一种“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几倍。
具体到个人,是避免这个增加十几倍以后依然不大的可能性,还是享用咸鱼的美味,才是人们应该把握的“选择权”。
现在,你又怎么看那些洋“致癌食物”呢?
小库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手机版。